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相长,医患共赢,丰富经验,提升能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学门诊顺利启动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点击数量:2618次

在住院医师的培养过程中,门诊的轮转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相对住院患者,门诊中的患者多为初诊,病情多样,提供了更为真实和全面的临床训练场景,因此,门诊教学作为病房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衔接。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门诊教学实施指引(2022年版)》,明确门诊教学是指导医师利用医院门诊资源,指导住院医师对门诊患者进行诊疗,培养住院医师门诊接诊能力和门诊病历书写能力的教学活动,分为日常门诊教学和教学门诊教学。

教学门诊是为教学专门设立的门诊,需根据专业细则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律开展教学门诊;合理规划病例数量、种类;根据住院医师的年级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医师、住院医师和患者三方知晓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的门诊诊疗教学活动。

17307930396595.jpg

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管理(2024年版)》要求,专科医院设置本专科领域的教学门诊。2024年9月20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门诊教学实施方案(试行)》正式印发。肿瘤医院放射肿瘤科基地指定由各亚专科派出临床经验丰富且教学特长的副高职称以上的医生担任教学门诊指导医师,这样既能保证住院医师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指导,也保证患者能得到优质的医疗体验。在此基础上,放射肿瘤科基地还邀请了中山医院内科基地季丽莉副主任医师开展教学门诊专题线下师资培训。

2024年11月1日,在教学与学生工作部、门诊办公室、保障中心等部门和兄弟科室的支持下,在放射肿瘤科基地教学主任应红梅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肿瘤科基地教学门诊正式启动,旨在培养该专业基地住院医师独立接诊、规范书写门诊病历的能力,提高医患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习对患者的连续管理,最终达到胜任常规门诊工作的目的。

本次教学门诊采用“指导模式”进行,由2023级放射肿瘤科基地住院医师陈雪钦独立完成门诊接诊,基地教学秘书许婷婷副主任医师作为指导医师观察完整流程,并给予及时指导和进一步反馈。门诊诊疗与带教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指导医师主动观察住院医师的门诊接诊能力,以及住院医师能及时自我评价并得到指导医师的评估反馈。

本次教学门诊圆满完成,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01独立接诊,锤炼诊疗技能

17307930862627.jpg

在取得就诊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住院医师在诊室独立接诊(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指导教师进行观摩。


02师生互动,强化思维训练

17307934313280.jpg

住院医师与指导医师前往教学评估室,住院医师汇报病例特点,提出可能的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并拟定诊疗方案。指导医师根据汇报内容,适当引导住院医师开展要点讨论,并解决相关疑问。


03医教协同,促进医患共赢

 17307937428186.jpg

住院医师和指导医师回到诊室,共同向患者解释病情及相关诊疗计划,回答患者问题。住院医师开具门诊处方,指导医师审核并确认,完成教学门诊。

04评估反馈,推动持续优化

诊疗过程中,指导医师对住院医师表现进行了评估。诊疗完成后,住院医师先进行自我评价,指导医师指出整个接诊过程的优缺点并提出反馈建议,引导其不断优化自身门诊诊疗思维和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门诊,住院医师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收获:

首先是要注重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在患者走进诊室起,我们就要慢慢建立起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度,根据患者的描述正确引导患者诉说关键病情,学会用显而易懂的非医学语言解释患者目前病情,并用专业知识消除患者忧虑,让患者达到此次就诊目的。

其次是要贮备充足的临床专业知识。门诊患者病情多样,甚至涉及多个瘤种和基础疾病,这就要求我们住院医师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临床知识,还要了解其他肿瘤和相关基础疾病专业知识,并结合患者既往史和相关检查情况,给出正确的专业建议。

通过本次教学门诊独立接诊患者的实践,让我充分认识到门诊实践是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接下来的规培时间里,我更要抓住门诊的宝贵学习机会,积累临床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