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陈海泉教授在AATS作主题发言 国际同行给予高度关注

发布日期:2013年11月22日 点击数量:4731次

陈海泉教授在AATS作主题发言

食道癌手术方式优化减少吻合口漏发生率

国际同行给予高度关注
 

近日,2013年美国心胸外科学会(AAT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聚焦食管疾病的会议在美国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作为唯一一位中国大陆地区的专家作了报告。他介绍了肿瘤医院通过改良传统食道癌手术进入方式,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新型手术方式。此报告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


    当今,食管癌是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迅速增长的肿瘤之一,其增长的原因之一是食管返流疾病和Barret食管。远端食管和GE交界腺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病变。最近在食管癌早期和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诊断、分期管理的革新已经改变了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控制的方法。技术的革新使得微创成为目前和今后外科医生必须学会的技能,以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治疗。外科医生对良性食管疾病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也是一种挑战。仔细的手术方案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微创技术已经大大改善了手术的结果并扩大了可手术的人群。 美国心胸外科学会AATS已经选择了一些最近在该领域的新发展,汇总到了第二届“聚焦胸部外科”的会议中。发言者来自世界各地顶级的食管癌专家和学者。

    2011年,陈海泉教授成为AATS的会员,其工作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今年召开的2013年会中,陈海泉教授受邀作了题为《结肠间胸骨导管放置》的主题发言。

    我国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前些年曾做过一项统计,2008年食管癌新发病例为25.9万例,死亡21.1万例,死亡率约为17.38/10万,位居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第四位。陈海泉教授表示,导致食道癌死亡率高的原因有两个。首先,食道癌早期没有任何“征兆”,当患者出现吞咽哽噎感、异物感、胸骨后不适感或胸骨后疼痛后就诊,往往已是中晚期了。再者就是有些手术的患者,由于手术中医师对于细节处理得不够完美,导致食道癌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最为常见的就是吻合口漏的问题,这也成为食道癌生存率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在陈海泉教授的带领下,始终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点。他在报告中指出,临床工作中,食管癌切除颈部吻合
术作为一种经典手术方式,并且多年来都被认为胸骨后途经比食管床途经要长,并发症发生率高。2007年起,陈海泉教授和他的团队开始攻关,历时多年,发现了相反的结果,并探索出了一种以胸骨后途经的新型食道癌手术方式,为术后病人的辅助放疗、化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医院累计完成500余例以胸骨后入的食道癌,通过和既往的手术方式相比,他们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几率远远低于前者。

    据悉,美国心胸外科学会(AATS)由一批胸心外科的先驱者在1919年发起成立。该协会现在有来自全世界35个国家的医生会员组成。会员必须在该领域贡献自己所做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治疗新进展的研究成果。在过去的94年里,该协会在促进胸外科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学会通过举行年会,刊发出版物,建立科学事务关系等方法,进一步推动学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