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MDACC肿瘤中心转化分子病理学研究室主任来访我院并做讲座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16日 点击数量:5381次

在春风、春雨吹拂申城,万物生意盎然的季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请到了MD Anderson肿瘤中心病理检验系(Division of Pathology & Lab Medicine)新近成立的部门“转化分子病理科”的Ignacio Ivan Wistuba教授来我院参观访问。Wistuba教授参加完今年在韩国首尔举行的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GAP会议,应陈海泉教授邀请顺访我院。


         Wistuba教授是MD Anderson肿瘤中心病理系和肿瘤内科双聘教授。来自智利,在智利Santiago天主教医院完成病理医师培训。随后,他在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分校进行接受博士后培训。2003年,他加入MD Anderson肿瘤中心,任病理系和头颈内科的副教授。2008年提升为正教授,并于2010年得到Jay & Lori Eisenberg教授的荣誉称号,于2013年获得Anderson Clinical Faculty Chair for Cancer Treatment and  Research荣誉称号。Wistuba教授的科学贡献,除了他在胆管癌、肺癌方面的贡献和超过300篇的科学论文之外,他对分析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改变、寻找靶向治疗,特别是他在国际上著名的BATTLE临床试验的贡献,使他在包括NIH/NCI等重要资助的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很多重要研究的承担者。


在转化分子病理的框架下,Wistuba教授还负责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中心生物样本库的整体重组工作,所有以前的卫星生物样本库将在他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和使用。


Wistuba教授首先参观了我院组织库,向孙孟红教授详细了解了我院组织库的设备设置、样本规模、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和人员培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样本库。Wistuba教授参观了我院病理科,认为从学科设置、技术管理方面均体现了很高水平。他还参观了新搬迁不久的位于6号楼3楼的分子病理室,他饶有兴致地走进了每一间实验场地,询问不同场地的功能和设计,与病理科副主任、分子病理室周晓燕教授进行热烈的讨论。


下午16:30,作为我院胸部肿瘤多学科治疗小组的特聘讲者,Wistuba教授作了题为“Translating Molecular Pathology into Clinical Advances: The MD Anderson Lung Cancer BATTLE Story”的讲座,有胸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实验研究中心及许多其他临床科室的100多人人聆听了这一高水平的演讲。Wistuba教授演讲的内容是国际著名的临床试验BATTLE的部分结果。BATTLE是临床试验“Biomarker-Integrated Approaches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Elimination”的缩写,对晚期肺癌患者的转移复发病灶进行穿刺/再次穿刺,为大多数接受穿刺的患者提供更为合理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对转移病灶的穿刺命中率比原发肿瘤更高。会后讨论激烈,特别是对复发、转移肿瘤病灶的活检,引起了大家激烈的讨论。当Wistuba教授讲到, 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每位患者的活检组织芯数量是5根时,陈海泉院长感概不已。他当即表示要借鉴这一经验,派人员前往MD Anderson短期学习,把我院多学科治疗的诊治和临床试验引导的靶向治疗引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