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GAP(Global Academic Program)会议作为MD
Anderson的重要学术活动,于2015年4月14-16日在休斯顿MD Anderson肿瘤中心隆重举行。MD
Anderson肿瘤中心的姊妹医院已经达到29家,遍布世界各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姊妹医院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不断增加,学术交流的效果和科研合作的成果正在不断彰显,通过GAP会议,MD
Anderson将他们科研驱动的多学科肿瘤患者治疗模式传递给姊妹医院,支持姊妹医院的转化医学发展。今年的会议本次会议对肿瘤学26个基础、临床和预防的亚专业领域设置了专题讨论分会场(workshop),以临床治疗进展和各个肿瘤专科的治疗,以及肿瘤的精准治疗为主题,辅以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治疗的病后生存等专题讨论,并将他们发起的登月计划(Moon
Shots)的进展贯穿今年的会议之中,使姊妹医院对他们转化医学的进展得到最全面的了解。本次会议主要汇报了该计划6个研究组在8种癌症方面的进展:三阴性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
Anderson癌症中心院长Ronald
DePinho发表致辞和主题演讲,称中心将在接下来的10年中在该计划投入30亿美元,旨在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降低死亡率,对每种肿瘤从基础、生物标志物和诊断学方面还有特定的目标。在个体化治疗领域,本次会议突出了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的理念,即通过对肿瘤临床标本收集和高通量检测,表征肿瘤的遗传特征,发现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次GAP会议为MD
Anderson癌症中心联合IBM和AT&T移动通信重点发力打造的肿瘤学专家系统(Oncology Expert
Advisor,OEA)专门安排一个上午的议程,介绍项目团队在数字医疗领域的成果。该系统采用认知计算、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给出了基于MD
Anderson癌症中心庞大病例数据库和生物学样本库的医学信息整合和循证支持方案,预示着癌症临床医疗领域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李文涛主任担任介入分会场共同主席,虽然会议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李主任谈到收获有以下几点:1.所有讲者对会议都非常重视,发言内容准备充分。但中国医生的发言内容注重技术性问题,而国外讲者更注重治疗策略。2.国外年轻医生在大会发言时,表现地从容自信,可见平时训练有素。本专业国内的讲者仍有差距。3.在其他会场我院同事的发言,让人很为我们的年轻医生骄傲。这是我院一直注重的梯队建设的成果。
泌尿外科代表林国文医师会议期间像海绵一样吸取信息、广泛交流。在学术交流期间,不仅在参观了MDACC泌尿外科病房和门诊、乳腺外科门诊、Methodist医院以及科研相关的MDACC流行病学实验室(吴息凤教授)、转化分子病理实验室(I.
Wistuba教授)。两所医院都具备先进的硬件,一流的病房布置、先进的医疗和科研器械、材料。但令林医生印象最深刻的,是这里的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和爱护深入骨髓:病房禁止对病人拍照,包括病人的医疗信息也不允许拍照,病房人性化布置,医嘱抄写在病床正对的墙上以方便病人了解,众多的休息室、咖啡室病人和医生平等使用,所有设施以方便病人为中心。那种将病人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态度,也许是MDACC成为医学殿堂的奠基石之一,这种“专业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持久学习。
综合治疗科的张哲医师在“支持疗法和姑息疗法”专题讨论分会场作了姑息性放化疗方面的报告,报告得到参会者的兴趣,引发相关讨论。临床统计中心的梁斐在卫生服务研究(Health
Service Research
)分会场,就其承担的院级管理课题-我国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成本效益问题进行了发言,并与参会者在癌症筛查的经济学评价,医疗费用控制和癌症幸存者的健康干预等问题进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了解目前肿瘤流行病学和卫生服务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并与向国际同行介绍了我院随访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来自MD
Anderson 行为科学系的Karen
Basen-Engquist教授表示了很大兴趣,探讨了就有关课题开展合作的可能性。最为可喜的是乳腺外科博士研究生王磊代表乳腺外科和硕士生郭雅洁分别报告了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和肿瘤微环境基础研究的工作。他们作为小将,在重要的分会场进行重要的报告,是我院参会队伍的一个特点,让年轻人多出去锻炼,必为我院培养后辈医师力量和把握转化医学前沿作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