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临床肿瘤学》杂志在线发表我院肺癌研究最新成果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29日 点击数量:8776次

      近日,我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几年潜心研究,首次对东亚地区不吸烟肺腺癌患者进行了致癌基因的突变分析,最新研究成果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JCO)上在线发表,JCO杂志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官方刊物,在国际肿瘤学界享有胜誉,2009年影响因子17.793。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肺癌,在各类癌症引起的死亡中高居榜首,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肺腺癌是肺癌各种亚类中最常见的类型,在每年全球确诊的新增肺癌病患中约占40%。在我国肺腺癌中,其中有50-60%为不吸烟的肺癌患者。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季红斌教授通力合作,对不吸烟肺腺癌进行了常见致癌基因的测序分析,包括EGFR, KRAS, HER2, TP53, LKB1, BRAF, NRAS, HRAS, PIK3CA, EML4-ALK。在52例不吸烟肺腺癌中,其中有41例发生EGFR激酶域的突变,3例有EML4-ALK融合基因存在,2例发生HER2 的插入突变和1例KRAS的突变,发生致癌突变的肿瘤占到总数的90%,这几个致癌基因突变都独立存在。另外有15例存在TP53基因的突变,还有4例EGFR突变合并存在PIK3CA突变,没有BRAF,NRAS,HRAS或LKB1基因的突变存在。
      该研究首次对东亚地区不吸烟肺腺癌患者进行了致癌基因的突变分析,肿瘤分子分型结合个体化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最新发展方向,在特定的病例中选择靶向治疗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目前已有靶向药物可以作用于突变的EGFR,HER2 和ALK基因,因此该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可以从这些靶向药物中获益。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转化性研究成果将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