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关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发布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20日 点击数量:6559次

各位医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遵循“有限目标、稳定支持、集成升华、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我国具有基础和优势的优先发展领域。重大研究计划以专家顶层设计引导和科技人员自由选题申请相结合的方式,凝聚优势力量,形成具有相对统一目标或方向的项目群,通过相对稳定和较高强度的支持,积极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实现若干重点领域或重要方向的跨越发展,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创新能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现公布“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项目指南(见附件)。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正在博士后工作站内从事研究、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十条第二款所列的科学技术人员不得申请。

  二、限项规定

  1.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本次发布的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与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合计限为3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自由申请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

  已达到3项的,不得申请或参与申请本次发布的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做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本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

  2.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上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再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本通告和项目指南,不符合通告和项目指南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只接收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申请。

  3.本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141-201612月”;重点支持项目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的研究期限应填写“20141-201712月”。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均不得超过2个。

  根据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申请人可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

  申请书的报告正文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正文提纲撰写。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研究计划相关的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报告正文的“研究基础”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4.请在2013年2月18日16:00前将申请书一式3份送至科教部,逾期视为放弃。

  5. 本重大研究计划采用在线撰写申请书方式,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向依托单位索取用户名和密码,登录ISIS系统,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2)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

  (3)申请人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

 

 

附件: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

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项目指南

生物进化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适应性的遗传变异延续下来的过程。各种适应性表型是进化的表现形式。生物多样性,农艺或经济性状的产生,高原、高盐等极端环境下的物种形成或种群分化,不同地域种群的多态性及不同地域人群对疾病易感性的差别等生命现象都是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研究体现在两个层次上:宏进化(macroevolution)和微进化(microevolution)。宏进化研究侧重于观察大的时间尺度下的生物性状变异(不在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范围之内);而微进化指的是种内或近缘物种之间的进化,是生物变异的源头和适应环境的基础。以人类进化为例,微进化研究的是人群内部(或人与黑猩猩之间)的遗传差异,如人类对高原环境的适应、遗传变异与地域性传染病的关联、人类适应不同日照环境与肤色变异等等。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对环境迅速变化的适应、入侵种适应新的环境、人工驯化下动植物生殖生理或神经行为的改变、物种形成过程中不同种群交配行为的分化等由遗传改变导致的一系列表型变异,都是微进化过程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微进化是生物变异与环境适应的源头,也是生物学的基础研究领域。

微进化研究着重于基因对性状的影响,以及选择对基因变异的作用。微进化中适应性表型变异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通常具有内在的分子与遗传基础,可以追溯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有规律可循,因而是生物学领域关注的焦点。生物表型变异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我们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源头着手,较有可能解析适应的分子机制。另外,许多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微进化过程中的复杂表型适应是多基因作用的结果,只有全基因组水平的分析,才能有效揭示其多基因作用机制。

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分析微进化过程中表型变异的生物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发现与表型变异相关的关键遗传改变,并揭示进化的作用力,从而阐明复杂表型变异的多基因作用机制,使进化理论奠定在更坚实的遗传学基础上,推动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科学目标

运用基因组学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手段,通过研究微进化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体系,揭示基因组在序列、结构、表观遗传修饰、转录水平上的变异以及影响表型进化的作用机理,阐明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网络调控的分子机制及其进化意义。

二、核心科学问题

以生物应对新环境、极端环境、家养环境和细胞水平的适应性变异等为研究体系,分析在快速进化过程中基因组的变异,阐明有多少关键基因在微进化过程起作用?它们是一些什么样的基因?它们本身是如何进化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它们在调控网络里主要处于哪些位置?等问题。从而解析微进化过程中多基因作用机制,揭示“生物是如何在基因组水平上通过基因突变与多基因交互作用,改变表型或其它性状以适应环境变化”。本重大研究计划优先资助能对上述核心问题提出明确解决方案的项目。

三、2013年度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建议的四种研究体系代表了微进化中生物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重要体系。它们在回答核心科学问题上既有共性,也有很强的互补性。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在下述六个研究方向上提出的基础好、创新性强,具有国际领先潜力的前沿研究项目。

1.新环境下的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新环境的分子机制。

一般认为环境变化是生物微进化主要的驱动力。变化的环境可以是原住地的气候、地表等的改变,也可以是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如入侵种,是快速环境变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比较新旧环境中的物种群体在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寻找强烈分化的基因位点,从而鉴定出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基因。本研究方向要求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定位与克隆适应性基因,进而通过研究适应性基因的进化历史与功能变化,探索和揭示生物迅速适应新环境的基本机制和规律。本方向优先支持在表型、遗传,生态等方面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研究系统。本重大研究计划在2013年度鼓励这一方向的申请。

2.极端环境下的基因组变异及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

极端环境(包括边缘环境)是指近缘物种或同一物种的生境中具有极高或极低的温度、纬度、海拔、盐度等物理特征的环境。极端环境与新环境的区别在于,物种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了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在极端或边缘环境里的抗低氧、抗强酸、抗盐、抗高温等都是典型例子。本研究方向要求通过全基因组水平的比较研究,定位和克隆与极端或边缘环境适应相关的关键基因,以揭示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分子机制。本方向优先支持在遗传、生理等方面已有较好研究基础并能揭示进化机制的研究系统。

3.人工选择下的基因组变异与适应人工环境的分子机制。

家养动植物是在短短的一万多年内,通过人工选择的作用,从野生祖先驯化而来的。人工选择的特点是强度高、方向明确。本研究方向要求通过比较家养动植物与其野生近缘物种群体的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差异,探讨人工选择下基因组变异的规律,鉴别出重要的适应性基因,揭示人工选择下家养动植物适应人工环境的遗传机制。本方向优先支持驯化历程相对清晰、有望对进化理论做出崭新贡献的研究系统。研究内容应着眼于了解选择压推动微进化的分子机制,而不是农业经济性状的改良。

4.细胞水平的适应和变异。

生物进化理论也可以应用到细胞水平,器官的衰竭及细胞的非正常增殖都涉及到体细胞突变的积累和适应。本研究方向要求利用群体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体细胞突变及表观遗传修饰的动态过程及其特征,了解突变积累、选择作用及细胞非正常增殖的规律,鉴别与细胞迅速增殖相关的致变突变,并阐明其在微进化过程中的适合度。本计划在2013年度将重点支持在细胞水平研究进化机制的优秀项目。

5.微进化机制的基本理论与法则。

本重大研究计划前面四个方向主要是针对外界环境主导的生物适应性变化。除此以外,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微进化机制的基本法则,有待深入研究来阐述。例如,1)进化的力量还包括物种内在力量,如性选择、迁徙性和领地性等,它们对于种群分化、变异、和物种形成的作用;2)基因组内部的驱动力,如突变率、重组率、基因组倍性的改变等的进化规律及其对基因组变异的作用;3)进化的基本理论,如溯主理论等,在不同群体模型下的理论构架和异同;4)生态群落的共进化规律和基因组改变。本重大研究计划在今年增设“微进化机制的基本理论与法则”方面的研究项目申报,以加强对这些基本法则的研究。

6.围绕微进化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新方法。

随着新一代DNA测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高通量、高分辨率检测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变异的技术手段应运而生,为开展微进化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但同时也对计算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方向重点支持开发围绕上述五个研究方向所需要的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包括:围绕微进化研究的新一代测序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手段;群体遗传学理论在生物适应的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检验自然选择的新方法以及在细胞水平的延展;微进化中基因相互作用的检测、数学描述和生物网络演化的分析方法。

   四、申请注意事项

(一) 根据前二年项目申请中出现的不足,在此提醒申请人:

1. 申请书中应当有明确的科学问题、科学假设和检验假设的具体方法,三者缺一不可。

2. 揭示多基因作用机制不应局限在测序和基因表达水平高低的结果,而应该有具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或揭示机制的具体方案。

3. 本重大研究计划主要支持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新环境、极端环境、体内环境、人工选择等)微进化过程中多基因作用的一般规律和共性机制的研究,推进基本理论与法则的深入认识。

(二)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认真阅读本指南和通告。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将相关领域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协调的综合“项目群”。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本重大研究计划不受理以测序为主要目标的项目。不符合项目指南的申请将不予受理。为避免重复资助,项目申请书还应论述与973计划等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的区别与联系。鼓励围绕第五个方向开展研究。

(三)除了按照申请书撰写提纲填报申请书外,本重大研究计划对申请书部分项目的填写有下述附加要求:

1.请在立项依据部分首先说明本研究所属的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见上述的六个重点支持方向)

2.立项依据需围绕研究内容和科学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研究意义。字数在2000-3500字之间(不包括参考文献)。

3. 研究内容是申请书的重点,需详细论述针对于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的详尽解决方案。字数在3000-5000字之间。

4. 论述研究特色、创新点以及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关系,应简明扼要,不超过1000字。

5. 研究方案主要简明论述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实验材料、方法、技术、计算方法公式等。

6.为了使申请人更准确地把握本重大研究计划的研究方向,指导专家组拟定了适用于微进化研究的关键词供申请人在填写申请书时使用。请申请人根据本次申请的研究内容,并结合上述六个研究方向,关键词选择参照下表,每个大类(科学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的第一级各选择一个,第二或更高级的有关键词则选一个,没有列出的可不选。

“微进化过程的多基因作用机制”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I. 科学问题

第一级(必需)

第二或更高级(可选,例举)

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

正向选择(positive selection)、

选择约束(selective constraint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适应(Adaptation

极端环境(extreme environments)、

新环境(new environments

复杂性状(Complex traits

羽毛形成(feather formation)、

体重(body weight)、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杂交(Hybridization

遗传变异(Genetic variation

种系发生(Phylogeny

基因组结构(Genomic structure

性选择(Sexual selection

肿瘤演化(Cancer evolution

细胞演化(Cellular evolution

新基因进化(New gene evolution

基因相互作用(Gene interactions

系统稳定性(Systems stability

多倍化(Polyploidization

家养化(Domestication

猪(pigs)、

鸡(chickens)、

狗(dog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行为演化(Behavioral evolution

物种入侵(Species invasion

群体结构(Population structure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II. 研究方法

第一级(必需)

第二或更高级(可选,例举)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

溯祖理论(coalescence)、

选择理论(theory of selection)、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etics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QTL作图(QTL mapping)、

其他(others

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

系统发生构建(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

生物网络分析(bi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组学数据集成(omics data integration

转基因方法学(Transgenic methodology

诱导突变(Mutagenesis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序列比对(sequence alignment)、

结构变异推断(structural variation inference)、

转录组分析(transcriptome analysis)、

宏基因组分析(metagenome analysis)、

基因组和宏基因组调控(genomic and epigenomic regulation

计算生物学(Computational biology

生物过程建模(biological process modeling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specify)

III. 研究对象

第一级(必需)

第二或更高级(可选,例举)

人类(Human

亚洲人群(Asian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模式生物(必须详述)Model organism (must specify)

果蝇(Drosophila)、

拟南芥(Arabidopsi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Domesticated species(must specify)家养生物(必须详述)

水稻(rice)、

猪(pig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原核生物(Prokyarytoes

酵母(Yeast

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s

昆虫(Insects

脊椎动物(Vertebrates

哺乳动物(Mammal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please specify)

IV. 研究层次(Level of organization

第一级(必需)

第二或更高级(可选,例举)

基因组序列(Genomic sequences

基因组结构变异(Genomic structural variation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

染色质结构(Chromatin structure

转录组(Transcriptome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

其他(请详细说明)Others (specify)

(四)本重大研究计划2013年度计划资助经费约3700万元,拟资助“培育项目”15项左右,“重点支持项目”5-6项。

对有较好的创新研究思路或较好的前期结果、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80-120万元/项;对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资助强度约300-400万元/项。

(五)项目受理后,指导专家组将会对项目进行会议初审,对明显不符合该重大研究计划目标和研究方向的,或存在明显不足的项目予以初筛,不再进行同行通讯评议。

 

                                             科教部
                                            201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