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5日,一辆载有34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巴士在新西兰因道路结冰翻车。车祸发生后,正巧有一辆上海国旅游客的大巴路过,在冰天雪地中,被网友称为“最美护士”的我院乳腺外科戴丽萍和同行的众多游客一起,在短短的半小时内,将所有遭遇意外的游客从事故大巴中救出,避免了一幕车毁人亡的人间悲剧。
今天,我们特意来到病区,采访当事人戴丽萍护士,让她谈谈当时的情况和感受……
Q:您在现场,作为女性第一时间冲向救援现场,您当初是否有过犹豫?
A(戴丽萍):其实当时就一瞬间的事情。看到一辆旅游大巴侧翻在马路旁边。我们司机,还有两位男青年冲下去之后,我觉得自己作为医护人员参与紧急救助不仅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而且还能够在现场给予医疗急救指导,处置突发情况,所以我想都没有想,叮嘱自己13岁的女儿坐在车上别动,立马就随司机、导游还有其他同行者一起参与救援了。
Q:作为一名护士,您在救援现场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呢?
A(戴丽萍):在第一个被解救出来的游客是一位上海的9岁男孩,在从出事车被拉出来之后,我发现小男儿脸部受到刮伤,满脸是血。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这是皮外伤没有大碍。但是不久之后,小男儿脸色苍白,脉相微弱,浑身冰凉,并伴有腹痛感。我初步判断这是由于车子侧翻之时,造成乘客撞击,继而出现的内脏出血症状。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保暖。我建议同行的乘客一起用双手托住这个孩子,运到我们的大巴上,同时建议男孩母亲,将衣服裹在其腹部,注意保暖。
待救援人员赶到后,我和救援人员用英语交流,关切地表示“男孩看上去是外伤,据我判断他有内脏出血”,并要求他们能够用救援直升机将他送到大城市大医院进行治疗。结果救援团队接纳了我的意见。
在救援中,我还发现一个老人得救后有胸闷症状,我判断她可能发生气胸,为此我建议她到我们的大巴上平稳休息,并陪在她身旁鼓励她安慰她,并实时观察着她的体征变化。
Q:我们看到由于你们的救援行为,影响了你的行程,对此你是否有些遗憾呢?
A:对于我个人而言,此行没能去成南岛峡湾,说不遗憾是假的。转念一想,其实南岛峡湾可以下次再来,但是30多位被困在车里的同胞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救助,就有可能造成死亡。旅游可以有二次机会,生命却只有宝贵的一次。最后看到所有游客都被得救了,我的心里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Q:您在如此紧急的状况下,能够判断准确,看来你的急救知识很娴熟啊?
A(戴丽萍):我们医院平日很重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并成立了院内急救知识培训队。在那里,我也掌握了许多基本的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这次在救援现场,我也进行了现场运用。可以说,这是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用我的所学知识救治到每个游客,我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
Q:对于网友给你“最美护士”的称号,您有何感想?
A(戴丽萍):我觉得这次的成功救援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这其中离不开司机、导游还有同行游客。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也不可能在30多分钟就完成现场救援工作。面对车祸,大家在明知道自己救援会影响自己行程的时候,还是义无反顾地表示要将车开回去救人,这一点也是非常感人的。
在那个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同胞心连心的骨肉亲情。在救援现场,香港司机和几位男青年拿着仅有的一根铁棒,徒手撬开出事车顶通风口,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一个一个受伤游客从出事车里拉出。他们同样是此次救援现场中“最美的人”。外面寒风凛冽,整个救援现场却是爱意浓浓。我当时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作为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的天职。面对这种随时可能发生车毁人亡的时候,我冲在第一线也是理所应当的。
采访札记
戴丽萍,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位平凡的护士却与“最美”的连缀加在一起。这一称呼,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由衷敬意,是一所医院文化精神的结晶。
我们敬意,正是为“最美护士”在危难之际所迸发的人性光辉。危难一瞬,进退之择,也正是生命中最真切最本能的反应。她在瞬间所彰显的博爱情怀,朴素而又无华,却将温暖永远留在了中国同胞的心里。她的救助行为,让我们深深地感到,无论身处何方,无私与关爱就在身旁,温暖与爱意就在近旁。这份人性的光芒也像寒夜中的一堆篝火,温暖你我的心房,为社会增添关爱与力量。
面对同胞的感谢,媒体的采访,戴丽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应该做的。”救援之时,戴丽萍作为现场唯一一名女性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冲向事发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是本能,也是来自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职业要求,是向善与果敢的力量,更是医院文化精神的明亮音符。
这种平凡中所迸发的精神,是一位普通护士对于职业使命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她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抢救生命的时间,更为我们诠释了一位护士的道德高度。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之中依然能够谱写最美的故事,她是真实且富有感召力的。这种精神力量,也必将托起更多的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