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八时刚过,我院各位专家便来到苏州市立医院东区门诊大厅,为早早得到消息,等候在现场的当地百姓进行义诊。义诊台前人满为患,专家们耐心细致地向前来咨询的患者进行解答,并时不时拿起患者带来的相关资料,或是低头沉思,或是仰首读片,又或是三两相聚讨论病情,确保每一个前来咨询的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为期半天的义诊过程中,现场始终人头攒动,不少患者在接受了专家的解答后,对于疾病的后续治疗有了明确的计划,也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 医务部主任周正荣教授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孟志强教授 综合治疗科主任成文武副主任医师 内镜科主任杨秀疆教授 核医学科主任章英剑教授 放射诊断科主任彭卫军教授 妇瘤科副主任臧荣余教授 头颈外科副主任王卓颖副教授 同时,上午十时,缔结仪式正式开始,苏州市市委副秘书长、苏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及苏州市卫生局局长到会并致辞,苏州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黄敏主持了仪式。仪式上,我院陈海泉副院长与苏州市立医院洪志成院长签署了合作医院协议,并和苏州市委副秘书长为两院“友好合作医院”揭牌。陈海泉副院长作了简短发言,陈海泉副院长指出:“此次两院的合作是双方谋求共同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契机,是双方优势互补,齐携手,共发展,促合作,惠及当地百姓民生的一件大事。希望此次合作,两院在病例转诊、人才交流、科技研发、干部培训等各方面开展大幅度的合作与交流。”
此次“友好合作医院”的缔结,为我院2012年度国内合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012年我院本着“构建内外关系,服务肿瘤患者,树立医院形象”的方向,大力发展国内合作,2011年10月至今,先后与近十所医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博采众长,携手奋进,同各所合作医院一起,共同推进我国乃至世界肿瘤诊治水平的提升。 苏州市立医院,由本部(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东区(原苏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及西区(原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三所综合性医院及多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医院现已发展成苏州市最大的公立医院,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并成立了苏州市肿瘤诊治中心,希望能够借助此次合作,依托我院在肿瘤治疗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科研、人才实力,学习肿瘤诊疗的经验,推动和提高苏州当地的肿瘤治疗水平。 【相关链接】 2004年苏州市政府为优化市属医疗资源,实施了苏州卫生史上规模最大的调整,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三所有着50多年历史的市级综合医院,于2005年1月1日,合并建立苏州市立医院。 医院谨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医疗卫生事业宗旨,以“博爱、诚信、敬业、创新”为导向,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提升内涵,努力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在赢得患者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拥有3个综合性院区、3个市级诊疗中心、1个教学基地、1个司法鉴定所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00余张床位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同时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南医大研究生培养基地,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江苏省母婴护理专科培训基地,年门急诊总量340万人次,出院病人8.9万人次,医疗服务总量省内领先。 医院积极追踪学科融合、交叉发展的新趋势,借助医学技术进步,积极建设学科群组和新兴专业,形成了“以诊疗中心为主体、重点专科为骨架、特色专科为支撑”的专科体系。现有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市肿瘤诊疗中心和市卒中中心3个市级医疗中心,苏州市体检中心也设在我院。有超声科、消化科、产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生殖遗传中心、骨科、妇产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新生儿科、影像科、重症医学科、检验科、烧伤整形科10个市级重点专科,以及超声、消化、临床检验3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介入血管科、老年病科、肾内科、麻醉科、微创外科等也形成了专业特色。 医院始终以人才带科研,以科研促临床。由省“135”重点人才、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紧缺人才组成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由40名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省、市各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组成的学科带头人队伍,30多博导、硕导组成的教学师资队伍,引领了医院医教研的全面发展。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综合教学基地,承担了江苏省和苏州市的部分医师考核任务,建立了苏州市肿瘤诊断与治疗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合作创办了苏州(复旦)生命科学联合实验室,连续获得国家、省自然基金课题和省新技术引进奖。 医院拥有双光子高能直线加速器、PET-CT、64排128层螺旋CT、ECT、1.5T核磁共振、大型平板DSA、DR等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以及胶囊内镜、小肠镜、血管镜、TPS精确放疗系统、悬浮床、新生儿监护系统、遗传分析仪、胎儿多普勒等先进专科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