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报道二】 用爱和坚强,撑起患者精神脊梁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18日 点击数量:4766次

              用爱和坚强,撑起患者精神脊梁

      
    
    “蒲公英”中医病友互助会 ——

       “永不停止的爱” 

      文/左笑茗(设备科)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肿瘤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罕见病,作为一种日渐高发的疾病,肿瘤的致病因素是多样、复杂的。蒲公英俱乐部是我院为患者搭建中医标本兼治的康复平台,在肿瘤患者的术后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月17日上午,来自各地的患者齐聚蒲公英俱乐部共话自己的抗癌经历。来自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的林钧华副教授和石卫东医生与患者共同探讨并给予专业的建议指导。


    患者谭老师在提起自己的经历时感慨道:“抗癌的路是漫长的,在治疗和恢复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不能忘乎所以,指标高了不能灰心丧气,正常了不能继续以前不良的习惯。”


    林钧华教授认为,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因为我们专业,所以领先,在面对社会上多种多样的治疗肿瘤的宣传时,患者要选择规范化治疗,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同时也要提高对于医生医嘱的依从性。患者应该充分信任医生,医生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采取最适宜的治疗和恢复方法,帮助他们打败疾病。


    患者陈师傅交流了自己由患肝肿瘤后放弃治疗转变为积极配合治疗,最终走上康复之路的经历。他向病友提出5点建议:1)消除对癌症的恐惧,藐视疾病;2)理性从医,不盲从;3)治疗不能半途而废,坚持良好生活习惯;4)坚持复查;5)积极参加康复活动,进行恢复锻炼和交流,坚持长期抗癌,不走弯路。听了患者的发言,石卫东医生强调,对于肿瘤患者的恢复,心态是很重要的,患者多与主治医生沟通,听从医生的建议,分阶段调整、定期复查都对病情的恢复和稳定有帮助。中药调理起效慢,但副反应作用小,针对全身辩证施治,配合医生坚持康复很有帮助。


    最后,患者们询问了专家饮食方面的禁忌,还向心理志愿者咨询了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会后,大家围坐一起,相互勉励。一位30余岁的胃癌晚期患者动容地表示:“我还想活!”闻讯此话,整个会场突然沉寂下来,随后与会患者家属纷纷表示,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要相信医院,更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迈过人生中的这道坎,只有撑起精神的脊梁,才能更好地和病魔斗争下去。 
                                 

        



    “吉康”(胃肠间质瘤)病友互助会—— 
     靶向药物治疗延长无瘤生存时间
 
     文/栾欣 (工会)

    我院胃及软组织科副主任周烨教授在“胃肠间质瘤病友互助会”上表示,针对胃肠间质瘤的靶向药物可使绝大部分发生胃肠间质瘤恶性转移或依靠手术无法完全切除间质瘤的病人获取有效治疗,其毒副作用也远不如传统化疗药物剧烈,绝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耐受。 


    在病友交流中,两位术后并经过长期随访的间质瘤病患透露:他们均在接受胃肠间质瘤手术后坚持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多年过去了,目前两人依旧活跃在工作岗位上,日子过得与正常人无异。周烨教授表示:“像这样的例子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少胃肠间质瘤病人在进行靶向治疗后,即使是晚期也可能获得相当长的生存期。”


    人们过去往往对胃肠间质癌认识不足,由于常规放疗和化疗对间质瘤疗效不佳,临床治疗往往依靠仅依靠外科手术,因此治疗手段较为单一,治疗有效率不足10%,且由于细胞生长活跃,容易复发。如今,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间质瘤的治疗获得突破,通过口服治疗就能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进而提高病人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妍康学苑“科学抗癌,重拾生命的希望”专题讲座—— 
    为了将来儿子作文中“我的妈妈 

     文/王思文(科技服务部)


    一名9个月大的孩子的妈妈在不久前被查出炎性乳腺癌,当刚被查出的时候她甚至怀疑是否能撑到给自己的孩子过一岁生日。 


    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检查之后,她最终来到了我院,经我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等专家共同会诊后,决定先行让患者做病理基因检测。检测确认患者是Her-2阳性,便采用靶向治疗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积极应该对这个比较“凶险”的乳腺癌分型。

    曾经,她也考虑过家庭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她也因心情抑郁想到未来的孩子上学要照片怎么办,“如果妈妈走了,家里都没有全家福照片”;语文老师让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的时候,“宝宝一定写不出来,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妈妈”。她不幸的经历打动了许许多多的网友好心人,网友们纷纷送上鼓励和安慰,还有人建议让她卖掉房子用剩下的时间去周游全世界,也许一圈玩下来病也就好了。

    每个罹患癌症的人都是不幸的,但是并不是被判定了死亡。在邵志敏教授的治疗下,她的病情渐渐稳定,并努力陪伴自己的孩子,她虽怕死但是更要积极努力,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做一个全世界最勇敢的妈妈。


    邵教授说,也许她的病放在五年前没有治疗方案,但是在这个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五年后的今天,一款针对她的病症的药物出现了,这种药物适用于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所以她更需要努力的活下去,活到更新、更有效药物出现的时候,积极配合治疗,有一天能够亲耳听见自己的宝宝叫她一声“妈妈”!


    最后她还分享了一段她看过的一则励志抗癌故事,“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脑部肿瘤”。故事的主人公说:“这个礼物使得我能和家人团聚,和老友重逢;一旦得到这个礼物,就可以放8个星期的假,不用考虑工作,只要休息和享受美食就好;还会收到一卡车的鲜花,每个见到我的人都说:‘你今天气色真好~’。自从得到它之后,我对生命和信仰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快乐,心境更加平和,好像换了一个人。”


    她屏蔽了那些痛苦的信息向我们展现了面对疾病所能看到的美好的另一面,乐观的一面,并最终坚强的站在我们面前。


    妍康沙龙是一个特殊的俱乐部:成员全部是女性,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乳腺癌患者。可怕的病魔,时时刻刻威胁着她们的生命。


    会场上,提起7年前的那一天,患者胡女士刻骨铭心。她是在单位的体检中被查出有问题,单位让家属直接去单位拿体检报告,并一再叮嘱要去做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确诊乳腺癌。得知自己的病情,胡女士惊恐、悲伤、哭泣、失眠、消极悲观,久久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2006年元旦刚过,她忐忑不安的接受了手术,切除了右侧乳房,并做了腋下淋巴清扫术,手术很成功。邵医生说,她的病情不需要化疗,幸好发现的早,口服内分泌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从此,胡女士开始了7年漫长的康复之路。


    如今7年过去了,胡女士觉得越活越健康、越活越年轻,由衷的感觉到,活着真好!同病相怜,胡女士参加了一个由乳腺癌患者组织成立的妍康沙龙,这个群体中的病友都是生活的强者。她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她们组织合唱团;她们做义工、志愿者,以亲身经历开导抚慰那些新得病的患者。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她享受爱、奉献爱、传递爱,从此开始新的人生道路。


    从患病康复到现在,胡女士总结了这么几条经验:1、一定要定期体检,及早查出毛病;如果不是她坳不过老朋友的相邀去体检,这一劫还不一定能逃过。2、坚持得到最好的治疗,既然选择了医生,就要相信医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3、住院动手术后,要一直保持治疗,谨遵医嘱,坚持到底。4、保持良好心态,接受家人病友的关心关怀。


    生命是一种承受,承受欢乐也承受痛苦;生命是一种驾驭,虽然会受到道路的限制,但最后的方向还是取决于自己;无论经受了怎样的考验,活着就是美丽的事实,活着就要把希望、把快乐、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