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上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七宝社区文化中心,举行了纪念世界红十字日肿瘤医院职工向肿瘤患者捐赠世博参观券暨肿瘤防治培训活动。整个文化中心熙熙攘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孙斌、乳腺外科邵志敏主任、大肠外科蔡三军主任、上海市红十字会熊仿杰副书记、七宝镇李映屏副镇长等社会各界领导,肿瘤医院专家教授以及七宝社区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乳腺外科副主任柳光宇教授担任本次活动的主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孙斌代表上海红十字肿瘤医院理事会,作了《薪火相传,开拓前进》的主题报告,回顾了肿瘤医院5年来红十字会的工作情况。她表示,每逢“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我院都会照例举行“职工一日捐”的活动。今年,恰逢世博年,我院来到七宝社区,将一部分捐款购买世博会参观券,赠送给肿瘤患者,相信他们经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早日康复,以健康的身心,参观世博、体验世博。
随着近年来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的第一高发肿瘤,早期的诊断和干预对于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和康复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此同时,大肠癌已经跃居所有肿瘤发病率第二位,被称为“癌老二”。尽早筛查,及时规范治疗,已经成为延长大肠癌患者的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据悉,早在200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已出资600余万元,联合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七宝镇镇政府,在七宝地区开展乳腺癌和大肠癌的早期筛查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负责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主任介绍,肿瘤医院从2008年5月起组织七宝镇社区的35岁~74岁妇女参加一次性的乳腺健康教育、流行病问卷调查、留取血样以及乳腺触诊体检。同时,组织当年年龄在45~69岁的女性常住居民前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3轮免费的乳腺X线和B超筛查,两轮筛查的间隔时间为2年,共三轮。截止至2009年12月,七宝社区首轮筛查共有9431名妇女参加了乳腺健康教育和触诊体检,共有5615人接受了首轮的乳腺影像学筛查。
通过社区筛查工作,共发现乳腺癌27例,其中0+I期乳腺癌比例为48.1%。占了(13/27),接受保乳治疗的病例占40.7%(11/27),而同期未参加筛查的人群中有19例确诊为乳腺癌,其中0+I期乳腺癌比例为22.2%(4/19)。由此可见,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每年定期参加乳腺检查和筛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大肠外科的蔡三军主任则向与会者介绍了大肠癌社区早期筛查的工作情况。据悉,此项筛查工作已于2008年5月23日启动,针对的人群是七宝社区45岁~74岁的市民,筛查三轮,历时三年。通过调查问卷、粪便隐血试验、肠镜检查等形式,对受众进行筛查。截止2010年3月,初筛14905人;复查5419人;粪便隐血试验18512人次(初筛13093人,复查2019人);肠镜检查1781人。共发现大肠腺瘤283人,其中3人接受手术治疗,其余接受肠镜治疗。大肠癌17人,全部接受手术治疗。
蔡三军主任表示,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工作,有助于尽早发现大肠癌前期病变,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阻断癌变过程,能够明显地降低七宝镇大肠癌的发病率。通过筛查,尽管我们发现了17例大肠癌患者,但万幸的是,其中17例中I期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自然人群,鉴于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II、III、IV期,因此大肠癌患者早期筛查和早期规范治疗,也能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延长生命周期,提高生存质量。
听完邵志敏主任和蔡三军主任的筛查分析,上海市红十字会熊仿杰副书记肯定了上海市红十字肿瘤医院5年来的各项工作。他表示,名医生、名教授能够在百忙之中来到社区,给七宝地区的居民进行乳腺、大肠筛查工作,此乃一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一来充分体现了红十字的精神内涵,再者也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势医疗资源,他希望,上海市红十字肿瘤医院能将此项工作坚持下去,发扬红十字精神,造福更多群众。
随后,七宝镇李映屏副镇长代表七宝镇政府,向肿瘤医院近两年来,投入大量物力、人力,开展乳腺、大肠筛查工作,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她补充道,肿瘤医院在七宝地区所开展的各类筛查工作和科普讲座,深得七宝地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同时,她殷切地期望,将来能够在更多层次、更高领域,与我院进行交流和学习。
会后,柳光宇副主任、蔡国响博士结合筛查结果,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例子,向七宝镇居民作了科普讲座,居民们时而凝神聆听,时而举手提问,时而相互交流,整个会场的气氛活跃而有序。受到市民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