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医院Logo

医院资讯

第五届上海乳腺论坛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6日 点击数量:3586次

 115日,第五届上海乳腺癌论坛在沪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乳腺癌专家,与我国乳腺癌诊疗领域的专家将进行为期两天的高峰论坛。大会开幕式由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主持,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教授、我院蒋国梁院长到会并致词。本次论坛热点话题之一是HER2受体阳性患者科研进展和治疗方案,两位嘉宾主讲哈佛大学ERIC WINER  IAN KROP教授,为我们传递了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最新讯息,并表示乳腺癌治疗除了手术和化疗之外,运用内分泌和靶向治疗手段,也将提高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论坛吸引了国内外乳腺癌治疗领域1500位同仁的参与。

 

 

 

 

 我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报告了近些年我院开展保乳手术的统计情况,他表示虽然保乳手术五年后的复发率高于乳房全切术10%左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保乳手术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来自我院乳腺外科的吴炅教授也就乳房重建术等热点问题在下午的学术专场中,与国内外同仁共同交流和学习。

 

 在此次论坛中,另一个引起与会者关注的热点即是,我院历时2年,在七宝社区所做的乳腺癌筛查工作。乳腺外科副主任柳光宇教授结合社区筛查情况作了《乳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学术报告,并首次公布了社区筛查数据。他表示,社区首轮影像筛查较临床触诊筛查增加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极大地改善了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模式。

 据柳光宇教授介绍,我国城市社区乳腺癌早期诊断现状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要求,年龄在40~69岁的妇女,每年接受1~2次乳腺X片检查,可以起到早起发现、早起诊断,有效地降低乳腺癌20%~40%的死亡率,而且还能够较好地保留乳房形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乳腺癌早期普查对于尽早发现病灶组织,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充分肯定。而我国的乳腺癌早期筛查项目存在人群覆盖率低、以机会性筛查为主的特点,缺乏一种长效机制。

 为此,院于20085月投入巨资,携上海市疾控中心、闵行区疾控中心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七宝社区为试点区域,要求辖区内1.5万名年龄在35岁~74岁的女性,参与乳腺癌早期筛查活动。活动首先在社区医院进行,通过乳房触诊、留取血样流病检查和健康教育,完成初步筛查工作,一旦发现有初筛体检呈阳性的患者,即将其送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乳腺影像学的检查。另外,本次活动还对辖区内所有4569岁女性以及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妇女,提供了乳腺影像学检查。据悉,在筛查中,乳腺X线检查联合B超可以提高乳腺筛查的敏感性,并推荐用于致密和多量腺体型乳腺的早期普查。

 报告显示,第一轮乳腺癌筛查从20085月到201010月,历时2年半的时间,共完成七宝社区乳腺癌早期筛查妇女13183人次,接受影像学检查8234人次,共发现乳腺癌列数33例,间歇癌3例。相比对照社区,七宝社区的早期筛查工作凸显了早发现、早诊断的优势,为下一步实现优化治疗赢得了时间和机会。据统计,在发现的33例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占了33.3%,实现保腋窝率27.3%,未化疗率45.5%。据柳光宇教授介绍,2009年在院进行乳腺癌手术患者中,进行保乳手术和保腋窝者分别只占了14%8%。由此可见,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实现保乳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谈及首次七宝社区乳腺癌筛查数据,柳光宇教授坦言,尽管社区首轮影像筛查较临床触诊筛查增加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并可能因此改善乳腺癌的预后,优化治疗模式,但是社区开展乳腺影像筛查成本较高。他期待尽快建立乳腺癌易感人群的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