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东部放射物理专业委员会、我院放射治疗质控中心和美国杜克大学放射治疗质控中心联合举办的“2011放射肿瘤IQRT(质量监控质量保证下的放疗),VMAT(体积旋转拉弧放疗)第一届培训班”在我院举行。本次培训班诚邀美国的殷芳芳教授、Josphe教授主讲。我院副院长李龙根、放疗科主任章真教授与会,我院放射治疗科物理室主任徐志勇主持.
据徐志勇介绍,通过为期三天培训班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我们欣喜地发现我院在放射治疗硬件和技术领域同国外并无太大差距,特别是在放射治疗新技术的开展方面,我们紧跟放射治疗的发展前沿,从过去的二维提高到三维,再从三维适形发展到三维调强治疗技术,直至现在最先进的容积动态弧形调强新技术的开展,有效的把恶性肿瘤放疗的控制率大幅提高,而放疗副作用及后遗症明显减少,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另外,徐志勇表示,中国在放射物理治疗师的领域内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缺口还比较大。相比美国,我院的物理师队伍只有美国的一半,工作量却是美国医生的3倍还多。此外,我们一台放疗机治疗患者的人数是美方的4倍,
随着放疗技术的推层出新,临床对物理师的要求不仅只是在质控的要求下制定计划,而且要在新技术的开展方面多下功夫。据我院副院长李龙根介绍,在放射治疗领域,高素质、专业化的物理师对于放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放射治疗的过程犹如一个开发商根据业主的要求进行房屋设计,房屋建造、全程质量监控三个阶段。放疗医生则根据循证医学,结合患者的要求,制定出一个治疗计划。之后,放射物理师需要根据放疗科医生的诉求,在电脑上对放疗计划进行具体的细化工作,并要全程监督放疗过程的实施和进行,确保整个放疗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我院在今年也开始对少数患者施行了VMAT(容积动态弧形调强技术)。相比过去IMRT技术,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X-线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的放疗时真正能做到高精度、高剂量、高疗效、低损伤。照射时间也从过去的15—30分钟大幅缩减到2—4分钟,有效地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的机率,减少治疗后的副作用。这种新技术也将是日后临床工作中的发展趋势。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预示着对物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据李龙根副院长透露,我院已经和复旦大学医学院有过相关接洽,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成立医学物理系,以培养适应临床要求、懂得医学知识、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物理师人才,为将来放疗技术的开展做好充足的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