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国际针灸治疗肿瘤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隆重举行。笔者从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及本次论坛秘书长陈颢博士处获悉,中医针灸已经被现代循证医学方法证实,它在治疗肿瘤放疗后的口干、缓解癌痛以及改善肠麻痹症状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据首届国际针灸治疗肿瘤论坛大会主席、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刘鲁明教授介绍,在我国针灸治疗肿瘤已有较长的历史,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国际上对针灸治疗肿瘤也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中医和现代西方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有一定差异,大部分研究结果未采用现代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人士对其疗效的怀疑,甚至有人会将其疗效错误地归纳于“心理作用”。因此,刘鲁明教授提出:“我们要借鉴西医的统计和研究方法,将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置于现代循证医学的框架下,并最终得出一个可信、可靠的疗效,从而达到中医针灸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和国际整合中心团队在刘鲁明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获得了美国NCI的项目U19(CA12150301,207万美元)的资助。在科技部、上海市、复旦大学及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的多学科团队根据现代医学的临床试验要求,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完成了“针灸对治疗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口干”的项目研究,并通过第三方对临床数据资料进行统计,证实针灸治疗放疗后口干的确有效,该研究结果还被国际顶尖肿瘤杂志Cancer收录,为传统针灸扬名。
在论坛上,该研究的主要完成人孟志强教授和陈震教授与来自日本整合医学会理事日本癌症基金会星野·惠津夫教授、美国整合医学会主席德州大学安德生肿瘤中心劳伦佐·考恩(Lorenzo Cohen)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许家杰(Ka-Kit Hui)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院长沈雪勇教授、蒯乐教授等80余位国内外同道分享了经验。各国专家分别结合各自国家开展的针灸研究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对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同开展进一步的针灸治疗肿瘤的研究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刘鲁明教授表示,今后医院将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继续就“针灸治疗胰腺癌疼痛”和“穴位注射治疗晚期胰腺癌”等项目,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采用多中心协作的方法,对其疗效做进一步的验证。
本次国际针灸治疗肿瘤论坛的举办,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将中医的传统治疗理念和方法与现代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使其疗效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为针灸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