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术后的“养心”与“养身”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08日
点击数量:5454次
|
|
|
50岁的夏老伯于去年不幸罹患直肠癌,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夏老伯的意志变得消沉。癌症手术进行的很顺利,但夏老伯术后终日抑郁寡欢,茶饭不思,对生活心灰意冷。过重的心理负担加上营养补充不合理,夏老伯的术后恢复很缓慢,生活质量极度低下……在肿瘤患者群体中,像夏老伯这样的例子数见不鲜,因此肿瘤患者“身心同治”显得尤为必要。
给癌症患者打上一针“强心剂” 身患肿瘤并不意味着患者已经“山穷水尽”,然而癌症患者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存意志,进而影响治疗与术后恢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刘鲁明教授指出,在关注癌症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癌症的治疗和术后恢复有积极意义。 当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时,机体的生理功能就处于较好的状态,有益于患者发挥机体的潜能,最终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与此相对,如果患者意志消沉,就容易过分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疾病上,焦虑不安,甚至会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失眠和乏力。这样的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变,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刘鲁明教授建议说,肿瘤患者的心理调适不仅仅需要患者自身的调节,还需要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帮助。医生和病人家属应该配合患者对病情了解的需求,及时发现并消除患者的无助心理。心理开导方法应该具有灵活性,要有针对性的对待不同患者。鼓励患者战胜信心不足,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成为战胜癌症的强者。

癌症患者术后的进补之道 经过治疗的癌症患者最明显的身体特征就是“元气大伤”。不少患者术后会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压降低的现象,并导致食欲减退,甚至会发生严重呕吐,此类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周振华副教授指出,万物精华浓缩于食物,传统中医食疗可以逐步改善癌症患者术后体质虚弱的情况,并助力癌症患者快速康复。 《黄帝内经》的“以毒攻邪”本意就是要求病人要注重谷物类食物的摄入量,通过进食一些水果、肉类、蔬菜来进行饮食的全面调养,以达到膳食均衡,增强体质。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都需要有充分的营养摄入,然而进补时要切忌“十全大补”。中医注重人本观念,“先天之本”是肾,“后天之本”是脾胃,食疗时首先保证患者肠胃功能良好,进补才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盲目进补只会破坏患者的肠胃系统。传统中医讲究食物的性味,只有充分了解食材性质,患者进补才能有的放矢。人参、桂圆、羊肉都是偏热性的食物;春季的荸荠、马兰头、鸭等都是属于偏凉性的食物。肿瘤患者进补要因人而异,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生姜是止吐效果较好的食材,新鲜橘皮加上生姜泡茶亦有不错的止吐功效。

(刘鲁明教授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周二上午有特需门诊 周振华副教授周二下午、周三上午有专家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