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关怀版
医院Logo

医院资讯

【援疆日记】悠悠援疆情

发布日期:2013年09月15日 点击数量:5500次

 我作为上海第七批援疆医生中的一员,于2012年7月7日到达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已经一年余。我们到达后受到当地各级领导及上海驻疆前线指挥部的热烈欢迎,安顿下来后即开始下到各自的对口科室开始工作。
    2012年6月,作为喀什地区二院肿瘤中心主任的李进教授来签订援建协议时,发现肿瘤科病房条件较差,病房及走廊墙壁油漆斑驳脱落,回去后即筹款5万元,由我带过来给科室美化病房环境,现在粉刷病房墙壁的工作已全部完成,粉刷过的病房及办公室,值班室焕然一新,室内光线也比以前明亮,此举在所有援疆单位中是唯一的一个科室,受到院领导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在领队吴皓副院长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各科室进行了调研工作,与其他援疆专家一道,帮助中西医肿瘤科的阿提阚主任制定了详细的科室未来3年的学科建设计划,按照上海援建指挥部的要求,根据科室现有条件及特点,主要从规范医疗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协助科研创新等方面向调研工作组做了详细的汇报及讨论,得到了医院各职能部门的肯定,各项工作已经有序的开始实施,目前按照肿瘤医院的模式已将科室分为两组,分别按主任,主治,住院医师三级管理,责任到人。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建设科室,开展了乳腺癌临床路径纳入机制。启动了以援疆医师为主的专家门诊,以打开知名度,吸引更多患者。还协助科室购买了化疗泵,使这里的病人第一次使用上了持续灌注化疗的治疗方式,并借此推广了PICC插管技术的使用。此后还陆续开展了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新技术。填补了南疆三地州多项空白。
    我来之前,参与了上海肿瘤医院疼痛规范化病房创建工作,到二院后协助科室也开始了医院申报全国第二批疼痛规范化病房创建工作。此外,由于科室的医师都为中医院校毕业,肿瘤学知识较欠缺,对肿瘤诊疗常规不熟悉。为了规范日常医疗工作,我们每2周轮流给他们上一次课,促进大家的对肿瘤常见病诊疗规范的了解。对部分病例还开展了多学科讨论,制定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随着工作的深入,将协助他们成立多学科团队,使其常态化。借助复旦大学为喀什地区二院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大好时机,科室也鼓励2名年轻医师积极考研并成功被复旦录取。科室还选出优秀医师作为杰出青年,由援疆专家担任导师进行重点培养,还对科主任制定学科带头人计划,以便逐渐形成一支带不走的学术队伍。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还接收了两名该院医师去上海进修,内科还每年资助科室医师参加CSCO大会。我也经常带领科室主任及骨干参加疆内的学术大会,加强科室与自治区上级医院的联络。
    今年还帮助科室获得自治区级科研项目《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及靶向药物耐药基因的研究》一项,此项目为喀什二院建院以来首次获得科研课题。同时还成立了南疆第一个肿瘤标本库,为将来开展肿瘤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 
    在学术交流方面,2012年,承办了沪喀肿瘤放疗与多学科诊治高峰论坛。今年,借沪疆医学大会召开之际,又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研讨会”,前后共20余名全国知名肿瘤专家来到喀什,和新疆同道一起展开肿瘤多学科治疗讨论,手术演示,查房,给本科室乃至全疆带来了最新的治疗理念及规范的诊治方法。同时,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郭小毛院长还亲自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诊治中心喀什分中心揭牌,为以后长期合作打下了基础。
    援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现在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一年多来,我们已经打下了一些基础,今后的任务是在3年内把喀什地区二院肿瘤科建设成为一个以专科疾病为中心,涵盖肿瘤(中西医结合)内科、放疗科及介入治疗、超声治疗等相关专业的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疾病诊治中心。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副主任 常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