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斯医学创新研究院正式揭晓“2024年度中国儿科&罕见病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罗志国教授团队牵头的发表于国际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柳叶刀·肿瘤学》的全球首个原发不明肿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成果,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十大医学研究”。
CUP诊疗亟待规范,“复肿”团队寻求诊治新突破
胡夕春教授指出,原发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下文全部简称为:CUP)是特指一类原发病灶不明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转移性肿瘤,其在治疗前经过传统的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和标准的评估方法仍然无法明确其原发病灶的癌症,是最常见的肿瘤疑难杂症之一。CUP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致使其目前尚缺少统一的规范性的治疗手段,CUP 的诊疗进程也远远落后于现今大部分常规肿瘤的精准诊疗水平。目前,临床医生在面对 CUP 的患者大多使用常规的诊治手段,并且缺乏规范性。
肿瘤的诊断决定着治疗策略的制定及其治疗方向的选择。正确的诊断保证了治疗的针对性。因此精准诊断是实现精准治疗的前提,而精准治疗最终实现精准诊断的价值。CUP 目前在临床诊疗上面临的最大困境正源于此。因此我们亟需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近年来,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者普遍认为,肿瘤本质上是一种基因病,与经验性化疗相比,CUP 精准诊断指导下的特异性、个体化治疗,有望为扭转传统的 CUP 诊疗困境提供新的突破方向,针对 CUP 这一目前研究疑难疾病及其亟待解决的诊治困境,胡夕春教授、罗志国教授于2017牵头成立了国内首个多原发和不明原发恶性肿瘤(CMUP)多学科诊疗中心,同期并开展临床研究试验,致力于揭示CUP的发病机制,建立诊断模型,探索治疗方案,以及构建临床管理体系。
十年磨一剑,制定CUP精准治疗策略
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团队提出的“免疫组化两步诊断策略”已证实可为20-30%的CUP患者明确原发灶并设计个体化治疗策略。研发的90基因检测体系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国内首个泛癌种组织起源基因检测产品和相关人工智能分析软件(三类),诊断CUP原发灶准确率高达90%,同时基于全国8家临床研究中心,在近十年积累了中国最大的CUP患者队列标本,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一个39特征蛋白Panel,在原发灶肿瘤诊断方面准确率高达87.2%,可作为90基因表达谱检测技术的补充,进一步提高了CUP患者原发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研究结果相继在国际肿瘤学大会ASCO和EMSO获口头汇报,并于今年8月在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发表全球首个针对CUP的前瞻性III期临床研究:证实器官特异性治疗可显著延长CUP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32%,部位特异性治疗将总生存期从19.0个月提升至28.2个月。此外,部位特异性治疗组的不良事件(≥3级)发生率从61.2%降低至56.1%。达到主要研究终点,且总生存期有获益趋势,奠定了器官特异性治疗在CUP一线治疗中的地位,开启了CUP诊断及治疗的新纪元。
国际知名专家美国Sarah Cannon肿瘤研究所F Anthony Greco教授同期发表评论文章述评:本研究是原发不明肿瘤的分子诊断和部位特异性治疗的重要里程碑(Important milestone),对CUP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精准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基因表达谱检测指导CUP患者进行部位特异性治疗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未来在CUP临床实践中,部位特异性治疗将成为新的CUP诊疗标准有望改写指南,并推荐使用基因表达谱检测指导的部位特异性治疗,将为CUP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据悉,梅斯医学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已连续7年发布了年度十大医学进展,评选面向中国学者在医学领域取得的重大科学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这些研究展现了我国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同时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