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我院举办的“肿瘤康复患者冬季养生”活动中,一百余位肿瘤病人及家属来到我院蒲公英中医患者俱乐部,聆听了中西医结合科专家带来的健康知识讲座。本次活动,蒲公英俱乐部特邀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周振华教授和沈晔华医师,此外,来自上海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的咨询师还为现场的病友及家属提供了心理支持。
“肿瘤标志物高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肿瘤”,讲座中,沈晔华医师纠正了一个误区,“有人在体检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肿瘤指标’升高,结果精神紧张、寝食难安,到医院检查发现身体无恙,定期随访也没有异常。”
沈晔华医师说,肿瘤细胞在增殖和生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一般可以在血液、体液以及人体组织中检测出来。这些化学物质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提示某些肿瘤的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肿瘤标志物。目前,医学检查设备(X光片、CT等)只能检测到直径0.5cm以上的肿块,而在肿块长大到这种程度之前,这些设备就难以胜任了。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可能在肿块“长大”之前检测到肿瘤细胞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无疑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70年代后,上海等地曾对大量的人群进行甲胎蛋白普查,检测出了不少肝癌患者,特别是小肝癌患者。
沈晔华医师提醒,对于手术后的肿瘤患者,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早发现肿瘤的复发转移。当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次检查的人,检测到肿瘤标志物并不意味着检测到了癌细胞。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代表就有肿瘤了。正如前面所言,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甚至存在于正常组织中。引起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肝脏的良性疾病也会引起甲胎蛋白含量的升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等)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妊娠期妇女的AFP、CA125等指标也会升高;屡次进行直肠指检后,PSA值也会升高等。
因此,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而是需要由联创、影像、内镜等手段综合判断。病理学诊断是肿瘤检查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活检可准确判断肿瘤的分期分型,指导肿瘤的规范化诊疗。
对于肿瘤高危险人群而言,肿瘤标记物筛查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老年人、相关慢性病人特别是有癌前病变者、有恶性肿瘤家族病史、有一些症状高度怀疑恶性肿瘤需排除等情况。对于手术后患者而言,肿瘤标记物检查对于及早发现复发转移有一定意义。
目前的一些肿瘤标记物主要有CA19-9(胰腺、胃肠和肝胆);CA15-3(乳腺、肺、卵巢、肝);CA242(结直肠、胰腺、卵巢)等。
讲座期间,来自上海心理援助志愿者总队的心理咨询师为肿瘤患者及家属提供了心理支持服务。
随后,我院中西医结合科周振华教授针对肿瘤患者冬令进补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医认为“补”是通过服食具有补益或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作用的食物或药物,以达到强壮体质、预防疾病、延长寿命的一种方法。补,有修补、补充、补益、滋补的含义。周振华教授说,人体与宇宙中的万物一样,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出现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人体就会产生疾病。需要通过各种适当的手段,包括服食某些药物、食物以及其他一些办法来恢复阴阳之间动态的平衡。
冬令是适宜进补的季节。一是补药以温热药居多,冬季比其他三个季节更容易接受温热的补品;二是冬季是封藏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较慢,可以更好地吸收营养,也就是讲“补得进”;三是过去储藏条件不如今天,冬季各种补品较易在家庭保存,膏方也不易变质。
此外,周振华教授提醒,现在营养条件好了,吃了滋腻的食物可能反而腹胀、不消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人人可补,不同的人进补方法是不同的。
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放化疗,身体有一定的损伤。经常表现为乏力,体质虚弱。要积极进行中医药的协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补。忌暴饮暴食式进补。
作为我院的8个健康沙龙之一的蒲公英中医俱乐部成立于2007年,旨在为肿瘤患者、家属搭起一个中医防治肿瘤的信息交流平台。每年年蒲公英中医俱乐部会定期组织肿瘤患者中医保健讲座等形式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