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多学科义诊,普及防癌抗癌新理念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3日 点击数量:6383次

“医生你好,我的甲状腺有结节要不要动手术切除?”“家族里有两位老人患肺癌,我患肺癌的风险有多高?”

    18日上午,在我院举办的肿瘤防治宣传周大型义诊活动中,前来参与咨询的市民朋友纷纷向医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来自我院的12支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的40余位医师,倾情奉献,为市民朋友们提供了一对一的义诊咨询服务。两个小时的义诊活动,前来参与咨询的市民朋友500余位。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为参加义诊活动的市民朋友们发放了肿瘤防治宣传手册。

                             

规范化指导,消除诊疗误区

    “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我院院长郭小毛教授说,“目前,对癌症的误解导致和不规范诊疗导致不少肿瘤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进而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我们希望借助本次义诊活动,普及科学防治癌症的知识,消除癌症误区。”

                              

    “医生,我的甲状腺上有结节,会不会转移?您帮我看看要不要动手术切除?”义诊现场,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递上自己的病历资料,惴惴不安的问。头颈外科专家接过病历资料,仔细翻看之后,对这位妇女进行了甲状腺触诊,与邻座专家交流片刻,告诉这位患者,“你的这种情况是炎性甲状腺结节,我们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如果手术切除,就有可能终身服用内分泌药剂来控制体内激素水平。您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平时注意定期进行B超检查和随访,一般保持半年随访一次即可。一旦发现结节形态变化,及时到医院诊断。”


 

    张先生是从微信平台上得知今天肿瘤医院有大型义诊活动的。一大早,张先生带着记录本排在等候义诊队伍的最前面。他说,家里有两位老人得了肺癌,自己总感觉不放心,担心自己也会患癌,想来问问医生看自己患肺癌的几率高不高。当咨询完专家后,张先生面色轻松走出了义诊现场,他说,医生告诉他不必有太重的心理负担,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遗传且癌症中能遗传给后代的几率并不高,怀疑患癌可以定期做癌体检,医生推荐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及早检查出肺部的异常。


“一站式”咨询,多学科“会诊”

    春寒料峭,天气阴沉。义诊活动正在进行,天上飘起了小雨。面对排着长队等待义诊的市民朋友们,义诊专家们热情不减,倾情服务。

    李小姐的母亲罹患大肠癌目前正在接受术后放疗,今天李小姐带着母亲的病历资料过来参加义诊咨询,就是要问问大肠癌专家的建议。志愿者们引导李小姐来到大肠癌义诊区。面对李小姐的问题,大肠癌外科治疗医师接过李小姐拿来的病历资料,询问了李小姐母亲的病情和目前的诊疗状况后,与旁边的大肠癌放射治疗专家讨论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李小姐翘起了大拇指,“没想到一个位置就能得到外科和放射治疗的专业建议!”


                             

    在今天的义诊中,十二支以肿瘤病种命名的多学科专家诊疗团队让患者在一个咨询位置上便能实现“诊断、治疗、康复”的“一站式”咨询服务。向市民朋友们普及肿瘤治疗的多学科概念,强化肿瘤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理念。


志愿者引导,义诊服务效率高

    参与本次义诊活动的市民朋友多达500余位,这条长龙进入义诊现场时要分流到每个多学科综合诊疗团队前。来自各科室的志愿者们承担起了维护义诊秩序的责任:回答前来义诊朋友的问题,仔细分诊,提醒他们带好病历资料,发放号券,维持现场秩序……维持整个义诊活动有序进行。
      

    近年来,我院坚持开展关爱病人的志愿服务。2012年,我院正式挂牌成立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针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关爱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志愿者团队、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化的志愿者组织大联动,有力地推进医院医患关系的和谐。
 

    郭小毛院长说,长期以来我院坚持在肿瘤防治宣传周举办大型义诊活动,希望能给予市民朋友们咨询指导的同时,也能提升广大市民朋友们防癌抗癌的理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范化治疗”,远离癌症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