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 首届海派浦江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派学术传承与发展交流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09日 点击数量:7667次

2014年8月29日由上海市于尔辛中医工作室/刘鲁明中医工作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市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首届海派浦江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派学术传承与发展交流会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号楼五楼会议五室举行。大会主席于尔辛教授,执行主席刘鲁明教授。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传承发展处姚玮莉副处长,浦东新区卫生局中医药发展与科教处郁东海处长,肿瘤医院郭小毛院长、陈震副院长、科教科金伟主任,中西医结合科孟志强主任、宋明志教授、黄雯霞副教授、林钧华副教授以及上海市癌症俱乐部华方大秘书长等专家和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如何更好地攫取传统中医学精华而融入现代医学,使传统医学更好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服务,达到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是当今传统现代结合医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海派浦江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派”秉承近现代中医世家恽铁樵、章巨膺等人的学术思想和经验,以于尔辛中医工作室和刘鲁明中医工作室为平台,做好名中医专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的工作,培养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人才,为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学术经验支持,促进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的发展。


    流派始于中医名家章巨膺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典籍的长期研究和实践,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疾病谱的改变,经过奠基人和开拓人于尔辛教授和刘鲁明教授的不懈努力,在肝胆胰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突出表现在脾虚气滞论治肝癌和湿热论治胰腺癌,理论高度概括了上述两种恶性肿瘤病机特点,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和应用价值。
    于尔辛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58年至1961年在上海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并结业,师从章巨膺教授学习和深究《内经》理论和运气学说。学术上提倡从病机角度认识和诊治癌肿,强调脾虚气滞是消化系统癌肿的基本病机,辨证论治,用药守正。于教授从医50多年,可谓桃李满天下。参加本次会议有来自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吴万垠教授、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黄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易成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郭伟剑教授等。

    会上,刘鲁明教授介绍了浦江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学派开拓者,刘鲁明教授继承导师于尔辛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提倡“一癌一机”,“用药奇正、虚虚实实”,主张因地(位)、因时、因势制宜;强调用药如用兵,要求医者引导患者不断地问自己:“敌人”在哪儿?/是敌人吗?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文献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胰腺癌患者并非传统的以脾虚气滞为主要临床正常,临床多见湿盛和热盛的临床表现,治疗突破 "脾虚气滞"病机传统认识,创新性地提出了以“湿热蕴结”为核心的胰腺癌病机理论假说,治疗上突破了以“健脾理气”为主的传统治则,确立“清热化湿”为胰腺癌治疗主要法则,总结了有效方剂“清胰化积方”并经临床验证,为病机假说提供了循证医学依据,完善发展了胰腺癌病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