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陈海泉教授跻身AATS委员会行列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26日 点击数量:7992次 来源/作者:宣传部

      近日,在美西雅图召开的2015年美国胸外科年会上,我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陈海泉教授,成为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新一届新12位会员发展委员会成员之一,也是首位跻身该委员行列的中国大陆地区胸外科专家。

       陈海泉教授介绍,美国胸外科协会是1917年成立最早的胸外科协会,现在已发展成为拥有来自41个国家1300余名会员组成的胸心外科国际性组织。协会会员都是来自世界各地胸心外科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和学术影响力的专家组成。目前,发展委员会每年负责对会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那些有意申请委员的会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在一年一度的年会上进行面对面的擂台选举。2011年6月在美召开的美国胸外科年会上,陈海泉教授成为AATS的一员,这也是当时中国大陆地区首位当选的会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提出申报委员的会员有近百人,在今年众多申报者中,陈海泉教授凭借其在胸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跻身委员会的胸外科专家。

近些年,陈海泉教授带领其团队始终致力于科研与临床的转化研究。在陈海泉教授看来,临床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发现新的问题。带着这样一种拼劲,陈海泉教授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对“食管癌切除经食管床颈部吻合术”是最短的手术路径的论断提出了质疑。经过对连续7年2700例大样本随访数据统计分层分析后发现,“右胸”进路的手术模式较“左胸”进路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未有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右胸’进路更利于对全纵膈淋巴结的清扫,为减少日后转移复发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陈海泉介绍。

此外,陈海泉教授还致力于肺癌的基础性研究。在中国大陆地区,肺癌特别是那些不吸烟女性肺癌患者呈现高发态势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成员试图找到致病“元凶”。科研团队在前期和中科院生物生化与细胞所的工作基础上,进行了更大规模和更为深入的分析:在对来我院治疗的202例非吸烟肺腺癌患者来源的肿瘤样本中,对EGFR、KRAS、 HER2、 ALK突变以及最近发现的ROS1基因融合进行了检测以及临床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约89%患者的肿瘤样本中有且只有以上五种突变中的一种。这项研究在大样本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非吸烟肺腺癌人群中关键的致癌基因突变谱,这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较为全面和前沿的非吸烟患者致病基因的研究图谱。

多年来,陈海泉教授和其多学科团队始终埋头在样本组织库,寻找基因突破的靶点,力求在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中找到更多出路。在去年由他主导完成的中国人群肺癌基因突变图表中,已知的肺腺癌致病基因有12个,EGFR基因占到63%,KRAS基因占到8%,HERI基因占2%,还有其他基因突变的占12%,剩下的15%是不明确的。“这项研究让我们对肺癌的认识更近了一步,这些前期的分子分型研究工作也将为后续寻找到有效的治疗靶点,实施肺癌的精准医疗打下扎实的基础。”陈海泉教授说。

据悉,陈海泉教授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在美国胸外科学会聚焦会议上做了主旨发言。会上,他分享了我院在食道癌手术方式优化减少吻合口漏的“中国经验”。此外,他还将我院在肺癌微创的精细化治疗手段在世界舞台给予分享和展示,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研究结果,备受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借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