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库会议"铺筑通往科学的成功之路始于生物样本和信息资源"(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金秋的上海落下帷幕。此次会议的主题报告精彩纷呈,报告专家和听众互动热烈,与会生物样本库的主任们和一线样本库工作人员们在会上学习了知识、交流了经验。
会议由杜祥教授主持,这位生物样本库界的先行者一直密切关注和推进生物样本库行业的发展。16日上午的第一个主题报告专家是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中心郜恒骏教授,作为中国生物样本库行业的领军者,他把生物样本库与转化医学、精准医学的联系分析得透彻而深刻。接着,国家化合物库王明伟主任在主题报告中结合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和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的新成果,分享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为生物样本库和新药创制展示最先进、最贴近的平台。复旦大学朱伟教授对生物样本库伦理规范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上海理工大学刘宝林教授介绍了低温生物学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保存高质量的生物样本提出宝贵建议。
16日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宏喜教授带来了一场幽默诙谐的报告,大家从徐教授对中药单体抗病毒/抗肿瘤研究中看到了中药现代化的希望,同时,徐教授的中药单体样品库也进入大家的视线。法国尼斯大学医院Paul Hofman教授将新一代生物样本库(BIOBANK 3.0)的概念引入会场,以该院成功整合病理科、高水平实验室和高质量生物样本库的经验为切入点,从各个层面对成功生物样本库的运营和发展提出建议。众所周知,屠呦呦获诺奖的报告将于年底将在颁奖单位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隆重进行,该研究所生物样本库负责人Gunnel Tybring教授来到本次会场,带来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样本库实例示范。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中心周红梅教授的报告,给生物样本库规范化和统一标准进行解读。
17日上午,新华医院王伟业教授给大家带来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的大餐,他分享了在临床信息、生物样本库和研究结果、平台化的医学研究资源运用方面的经验,并特别强调信息质量是样本质量的重要组成元素。我院孙孟红教授的演讲,详实实用,对各阶段生物样本库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她分享的内容对刚刚启动建设的生物样本库具有明确的方法学价值。中美冠科生物技术公司副总裁李其翔博士展示了PDX模型与分子病理之间的联系,以及PDX作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有力工具的可行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卡博士的报告,把大家带到信息化、格式化和规范化生物样本库的前沿,他还分享了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获得热烈的掌声。
17日下午前半场会议可谓是上海市样本库平台专场。来自申康的郑培永主任,介绍了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重大疾病生物样本库,谈到平台作为服务窗口的重要性和成功的经验,并鼓励行业自强。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把大家引入"小"的世界,在部位特殊样本小分享受限的条件下,将样本和样本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科学研究做到极致。仁济医院康晓楠主任介绍了仁济医院作为综合性医院在样本库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引发热烈的讨论。
随后一场全体讨论,吸引众多生物样本库铁杆的参与。首先由我院生物样本库技术员秦广琪、顾燕子和陈欢,分别介绍生物样本库相关的组织芯片技术、生物样本库的取用和论文发表情况,以及生物样本库信息技术的一些思考。热烈的讨论由此展开,在超时的讨论中,无论是生物样本库主任还是生物样本库技术员,都分享了在日常工作中的经验、困难、困惑或建议,会场上新观点新思路层出不穷。
生物样本库人员培训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知识产生而后更新,人员知识的更新产生新的技术、新的流程,推动行业领域一步步前行。
我们相聚在上海,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