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会议主题:加快肿瘤精准医学的创新,主要聚焦于六个方面包括个体化医疗背景下的创新临床试验设计、肿瘤靶向治疗、肿瘤个体化医疗的免疫学方法、肿瘤患者预后和疗效评价、生物学标志物应用及临床试验的新知识应用。会议不仅邀请了美国MD Anderson、MSKCC、法国IGR等多家知名肿瘤临床和研究机构的专家,还邀请了知名医药公司专家共同交流。
在临床试验方面,会议重点介绍了WIN协作组正发起的WINTHER项目,该试验是首个基于系统生物学设计的临床试验,根据转移性实体瘤患者配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DNA、RNA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现有抗肿瘤药物对给定患者的有效性预测评分,指导治疗选择。同时,会议还介绍了WIN协作组与ASCO共同发起的WIN-TAPUR研究,该研究采用篮子试验设计,其计划采集信息以评价目前已经上市的靶向药物对于存在基因突变靶点的肿瘤的有效性和毒性。这项研究已经在北美、比利时、中国、丹麦、德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展开,以获取不同人口学背景的基因组学数据。会议期间,陈海泉教授代表我院领导与大会组委会进行了交流,汇报了我院胸外科和妇科参与的TAPUR和BOOSTER两项临床试验的筹备情况,他表示希望我院能借助WIN平台进一步加深与国际一流癌症中心的合作交流。
会议最后,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及医学院院士、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Leroy Hood教授对就精准医学对肿瘤临床诊治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和总结,并提出了“P4系统医学”的概念——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提出大数据时代将改变整个医学模式,随着越来越多基因组数据的收集、获取和分享,从中获得的信息将深刻改变我们对肿瘤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模式,基于数据的决策系统也将为临床医师提供个体化治疗的科学依据。
在会议的壁报交流环节,我院杨忠毅医师、李文桦医师、陈联誉医师、王英医师、王磊医师分别呈现了18F-FES PET在预测转移性乳腺癌氟维司群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疗效的研究成果;CBX3在胰腺癌中的功能和机制;转移性胃癌一线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有效后尿嘧啶和替加氟维持治疗的临床研究;BRAF突变的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PDX模型的BRAF和EGFR联合抑制研究;基于3’UTR表达谱特征的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
会后,我院参会医师表示,通过本次WIN会议拓宽并加深了对肿瘤精准医学的理解,获取了相关临床和转化领域最前沿的动态,了解了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与模式转变,这些都将为相关临床试验的设计及开展转化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