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7时许,我院手术室迎来了乳腺外科当日的最后一台手术。麻醉科住院医师程潜在进行术前麻醉准备和术前的仔细评估时发现患者术前有哮喘史,未能规则服药控制血压,入室血压高达206/84mmHg,氧饱和度仅为88%。及时汇报麻醉科副主任朱赟后麻醉科对该患者给予了高度重视,充分与家属谈话沟通风险,并立刻作了防止麻醉过程中哮喘发作的预案。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果然突发哮喘急性大发作,场面一度惊心动魄。经麻醉科、手术室、乳腺外科三方医护人员分工协作集体努力,12分钟内该患者得到了正确快速的抢救措施,最终顺利苏醒,转危为安。
麻醉术前评估发现险情并作预处理
据悉,该患者为62岁老年女性,身材肥胖,BMI 接近30,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哮喘病史,哮喘发作及服药均极不规律,相关疾病控制效果不理想。患者术前与外科医师谈话时忘记汇报自身既往哮喘病发作史。入室后,程潜医师观察到患者呼吸急促,氧饱和度较低,对患者再次进行了仔细的评估和病史问询,在发现以上特殊情况后及时向麻醉科副主任朱赟作了汇报。朱赟副主任详尽了解病患情况后高度重视,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沟通并告知风险,及时指导程潜医师作麻醉相关准备工作:吸氧、琥珀氢考100mg静滴、动脉穿刺及血气分析等措施均有条不紊的在手术室内步步展开,在较短的时间内麻醉科团队为预防该患者哮喘急性发作制订了谨慎稳妥的麻醉诱导前预处理,这在事后被证明是这次得以妥善处理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措施。
麻醉前患者果然突发哮喘急性发作
在麻醉科及手术室进行紧张的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患者自诉感觉寒冷并开始频繁咳嗽,随即出现了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症状,床旁可闻及喘鸣音,氧饱和度从一开始入室的88%急转直下:86、85、70、55……30。“当时该患者哮喘急性大发作,气道已呈痉挛状态,面罩通气无法完成。”朱赟副主任表示,“这样的状态如不当机立断,患者极有可能丧失生命!”朱赟副主任当机立断决定迅速实施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通气依然不见任何起色,气道压力奇高,胸廓无起伏,两肺未及呼吸音,监护仪上的呼气末二氧化碳为零。事后他表示这是他遇到过最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情况,气道痉挛导致无法通气,场面一度惊心动魄。此时麻醉科老总顾悦超医师和值班医师杨悦橙已飞奔赶来协助抢救,准备下班的麻醉科杨礼医师、郭晨跃医师、翁梅琳医师、刘毅医师和张浩医师也立刻赶来帮忙。手术室众多护士和乳腺外科医生同时赶赴现场加入了抢救团队行列,乳腺外科柳光宇主任也来到现场帮助抢救。
各方携手施救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手术室里朱赟主任有条不紊地发出了各项指令:“程医生,你继续做血气分析...”;“杨医生,你推注氨茶碱”,“顾医生,你去推急救车”……“肾上腺素!”“甲强龙!”“用吸入麻醉药七氟醚!”。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按照一系列的规范抢救流程下来,病人气道痉挛仍然未能解除,通气丝毫未见好转。四分钟、五分钟、六分钟,血气分析显示二氧化碳分压高达115mmHg,氧分压仅为19 mmHg,情况不容乐观......十分钟过去了,患者通气依然不见好转。整个手术室内异常寂静,全场参与抢救的人员紧张有序各司其职忙碌着,唯有监护仪在不断的鸣叫着。
此时此刻,在场所有医护人员心里都很清楚,死神又一次来到了患者身边,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分夺秒力争再次创造生命奇迹。去年年初,我们麻醉科手术室的团队曾创下了连续心肺复苏急救55分钟,13次除颤将术后心跳骤停的患者从死神手里硬抢回来的壮举。而这一刻,麻醉科和手术室全体医护人员又一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祈祷死神能轻轻放下他的镰刀。
第十一分钟,第十二分钟...终于在12分钟紧张施救下病人情况出现了转机。经过合理正确和及时的用药,患者气道阻力逐渐下降,慢慢恢复有效通气,呼气末二氧化碳终于逐步出现了波形。之后患者通气和氧合均得到改善,血流动力学趋于平稳,在场的医务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次,死神再次在医护人员的众志成城面前悄然退却!
之后的2小时,医护团队仍不敢懈怠,密切关注患者的复苏过程。患者令人欣喜地渐渐苏醒,自行睁开双眼,且能遵从指令完成动作,各方面指征提示其意识恢复,脑功能并未受损。此时,手术间终于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场的每一个医护人员动容、动情,在心底为这再一次抢救生命的奇迹点赞。在为患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后麻醉科、手术室和外科三方团队继续观察了半小时,为妥善起见最终将其转入ICU继续观察和治疗,截止周日晚,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已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应答如流。
这次的紧急抢救,再次凸现了麻醉科作为患者围术期的安全保护神,在术前仔细评估、充分预计风险、及时作出预案、全力准确快速施救、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等各环节做到了对自身精益求精、严谨规范的工作要求。也正是因为具备了对每个环节的规范控制能力,我们硬是再一次“刀下留人”,使患者转危为安,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同时这次抢救也再次体现了麻醉科、手术室、外科等各方团队精诚合作,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良好作风和战斗素质。团队协作,多方参与,分工明确的抢救过程确保了最终患者胜利苏醒康复的良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