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用于免疫检查点的癌症免疫治疗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多种肿瘤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随着其适应症的不断扩展和在大量病人中的应用,其引起的免疫相关性副反应也正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治疗相关性死亡是最为严重的毒性,同时也是临床工作中必须尽量避免出现的毒副反应。在单个临床研究中发现第一个广泛应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匹单抗(ipilimumab)使用病人中,可出现治疗相关死亡。我院肿瘤内科张盛副教授等研究人员,对接受该药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病人中,发现其引起的治疗相关性死亡率为1.13% (对照治疗组为0.22%)。有统计学意义的明显增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引起治疗相关死亡的首位死因为结肠炎。这一研究已经近期以快速通道方式在知名肿瘤学杂志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 影响因子>6) 发表。其意义在于,临床医生及病人在使用该药时,需要认识到其可能引起的这一重要毒性,尤其对于病人的腹泻等结肠炎表现的副反应,需要积极处理,以避免发展到治疗相关性死亡。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另一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该研究团队继续对前瞻性使用该药病人资料中,首次对PD1引起的治疗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36%),严重肺炎(发生率2.86%)进行了精确的定量测定和校正。其全文已经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影响因子 5.8)。
这些新的发现将对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具体临床应用,全面评估获益/风险比,有针对性的进行副反应预防/处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外,该团队近期还在如何指导肾癌靶向辅助治疗 (信件,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随机临床研究主要终点的一致性 (论著, 流行病学重要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等发表了研究成果。
我院肿瘤内科张盛副教授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我院肿瘤预防部梁斐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