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肺部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已成为我国肺外科诊治的主要对象。关于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研究也是目前肺癌治疗及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我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先后于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分别在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ry, STS)的官方杂志《胸外科年鉴》(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及国际肺癌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的官方杂志《胸部肿瘤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发表针对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研究成果。
重要的是,这两项研究并非两个独立的研究,是针对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由浅入深的延续性研究。早先在胸外科年鉴(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STS)上发表的是针对手术切除的磨玻璃型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该研究通过对于736例磨玻璃型结节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分析,发现最终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是病理学的浸润状态,即浸润前状态(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后状态(浸润性腺癌)对患者的生存影响不同,而术前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不能很好的预测患者预后;在分析该研究数据的过程中,陈海泉教授研究团队发现,磨玻璃结节型的肺腺癌预后很好,5年总体生存率达98.99%,明显高于整个肺腺癌人群的总体生存率。这给予研究者思考,虽然有些磨玻璃结节已经是浸润性腺癌(即已进展到浸润后状态),但这部分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同样能够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因此,陈海泉教授团队立即厉兵秣马、马不停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像学上表现为部分磨玻璃的亚实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同时和实性的肺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验证了最初的设想,亚实性肺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特点,是不同于实性肺腺癌的一类特殊的临床亚型。这一研究结果是对亚实性肺腺癌的重新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对亚实性肺腺癌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诊治。该研究结果得到了国际肺癌研究联盟的认可,今年1月1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肺癌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的官方杂志《胸部肿瘤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