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我院与华东理工大学跨学科合作建立国内首家肿瘤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25日 点击数量:10443次

     3月19日上午,在第13个国际社工日来临之际,国内首家以肿瘤社会工作为核心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社会工作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慧芳,我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宣传处副处长俞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广利、院长何雪松和社会工作系师生,以及肿瘤医院临床医护、门诊办公室、预防部代表等30余人,共同参加了合作协议签约及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通过发展专业肿瘤社会工作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康复质量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主要合作目标分为三块,分别是:以医务(肿瘤)社会工作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聚焦医务(肿瘤)社会工作,推进跨学科干预研究和知识转化,探索“新文科”发展模式;围绕专业能力建设,创新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医院的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初衷之一是相同的,就是‘以生命影响生命,让助人变得更加专业’。”杜慧芳说,“研究中心”就是要面对肿瘤患者和家庭的需要,提供积极的干预,协助他们解决身体、心理、心灵、人际关系和环境的问题,树立生活信心,改善生活品质,修复社会功能,积极回应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根据华东理工大学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达成的共识,“研究中心”今后将重点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医务社工实务工作体系,包括医院内外的肿瘤社工专业服务,建设成立院校合作的肿瘤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实践创新、规范建设的专业基地;培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跨学科科研团队,建设具有专业引领力的国内肿瘤社会科研创新工作示范和推广基地,以及打造具有行业推动力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创新与政策倡导平台等。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学科处于国内前列,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已培养了大批在妇女、儿童、老年、医务、优抚等领域服务的优秀社工。此次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强强联手成立“研究中心”,何雪松对其合作前景和合作研究的模式表示期待,希望能共同推进肿瘤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新文科”建设、创新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签约仪式上,俞军对此次高校、医院的合作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希望“研究中心”能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社会满意为目标,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肿瘤社会工作提供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探索和积累。 


 


     我医院自2013年成立社工部以来,在贫困患者救助、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援助、医院志愿服务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探索,并逐步建立了社工引领志愿者开展服务的模式。我院党委副书记顾文英指出,研究中心是一个集实务工作、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整合性创新平台,期待通过院—校双方的共同努力研究中心能够全面提升高校和医院在肿瘤社会工作领域的工作实践影响力、人才培育能力和学术研究与创新力,进一步推动国内肿瘤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