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防疫新常态 品质新生活 | “医院开放日”进行时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7日 点击数量:4326次

 

上海市第二届“市民健康科普周”及“医院开放日”主题为:卓越申城,健康先行——防疫新常态,品质新生活。

 

本次活动为期一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通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预告、医学科普和市民代表体验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立足于健康医学科普和开放,助力打造健康上海,提升市民的健康素养,同时体现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面前,市级医院的疫情防控和临床救治的能力水平。

 

 

 

 

时间·9月1日 上午10:00

地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报告厅

9月1日上午,上海市第二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正式启动,开幕式和开幕论坛活动实况借助医联网同步传输到设在包括我院在内的39家市级医院的分会场。

 

image.png

 

开幕式结束后,我院开展了“医院开放日”活动,十余位市民代表参观了我院院史文化展板,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9年发展历程,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和一段段真切的史料文字,市民代表对于一代又一代“复旦肿瘤”人,在探索攻克癌症道路上所展现出来的医者仁心和钻研精神,纷纷表示敬佩和感动。

 

image.png

时间· 9月2日 下午16:00

地点· 汉口路(300号)“海上名医直播间”

9月2日下午,我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前往海上名医直播间,参加线上“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视频直播活动。郑莹教授指出,癌症是种“慢性病”,并给大众支招预防肿瘤新攻略。

 

image.png

 

郑莹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为什么说癌症是一种慢性病的原因。与此同时,她指出,癌症诊疗技术突飞猛进,众多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癌症患者在完成阶段性治疗之后,需要长期管理,包括随访和随诊,日常生活方式管理,逐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对于日益高发的肿瘤疾病,郑莹教授也明确表示,癌症也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样,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逐步降低癌症发病风险,倡导健康的生活和饮食方式。

 

image.png

时间· 9月4日 上午9:30

地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

9月4日上午,20余位市民代表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在药剂科杜琼药师的带领下,参观智能取药柜和自动冲配机器人。

 

image.png

 

据杜琼药师介绍,全自动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落地我院,可实时接收、管理并执行医嘱,其通过我院个性化设计的机械臂动作,在实时监控的洁净环境中自动完成药物的溶解、抽吸及加药配置等工作,每一个环节都经高精度天平、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条码和标签严格管控,使每一袋输液成品剂量精准无误、可追溯,从而全方位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image.png

在智能取药柜前面,杜琼药师演示了自助取药的全过程。她介绍,自助取药系统基于药学平台大数据测算,根据门诊患者对不同药品的取药习惯进行智能分流,同时配备大型仓储和发药设备,并配置图像捕捉与空间定位技术。通过自助发药系统,有效分流了门诊患者,减少患者在门诊发药窗口的等待时间,改善患者体验。多位市民纷纷表示,这些“新式武器”让我们看到了就医越来越便捷,诊疗环节越来越精细化。

 

image.png

在9月2日~9月7日为期一周的“市民健康科普周”中,医院也正通过官方网站和院内电子屏,围绕肿瘤中的常见病,在这一周每天播出一集相关科普视频节目,提高公众科学防癌抗癌的意识。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