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是女性最为美丽的标志物。乳腺癌患者,好似“折翼的天使”。去年,36岁的娟娟怀孕5个月时被查出患上乳腺癌,既要失去自己最女性的特征,又可能失去做母亲的权利,当时的娟娟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坍塌了。
作为一位高龄乳癌产妇,娟娟非常想保住腹中的胎儿,几经周折,却没有一所医院愿意担此风险。四处碰壁后,娟娟来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陆劲松教授的诊室里,几乎绝望的无助以及对生命的渴求,交织在娟娟的眼神里。随着问诊的深入,娟娟多次失声痛哭。陆劲松故作轻松,微笑着安慰她和她的丈夫,不要“担心,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会给你保住孩子!”
闻讯此言,娟娟转悲为喜,心中的阴霾被灿烂的阳光取代。虽说如此,但这种怀有身孕的患者临床上极其少见,既要摘除病根,又要保住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娟娟手术前,需经历麻醉、手术、保胎、防止感染等多个重要环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孕妇及腹中胎儿。权衡再三,陆劲松决定邀请妇产科医师亲自坐镇,为腹中胎儿保驾护航。另外,陆劲松还就围手术期中的注意事项做了完整预案。手术结束后,娟娟在病房中出现了宫缩现象,护士立即根据预案紧急使用安胎药,怀孕已经7个月的娟娟转危为安,顺利渡过危险期。去年9月26日,娟娟顺利足月产下了一个7斤的大胖儿子。前几天,她还特意带着孩子专程上门道谢。
站立问诊
做“十万个为什么”
曾有一位患者形象地将陆劲松比作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任何关于乳腺癌诊疗、康复中的问题,他都能一一给予明确解释,他还能将一些颇为深奥的医学知识,用可感、可知的比喻加深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了解,消除患者心中的负面情绪。
乳腺肿瘤诊疗作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金字招牌”,每天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患者,慕名找到陆劲松教授的就有几百人。
在他的门诊,他始终是站着给患者看病。陆劲松的学生周琼说:“若是坐着问诊,每次站起来与患者打招呼、坐下,再站起来送走患者,这些动作每天重复无数次,就算每次几秒钟,一天累计也浪费了半个多小时,他干脆就站着问诊,这样可以多看几名病人。”周琼说,陆劲松每周二、周四全天门诊,从上午八点开诊到下午五点多,至少要站立9小时。每逢“门诊日”,他的门诊永远是所有诊区内最晚“打烊”的。门诊结束后,还有一些“没号”的患者团团围住他。
为攻克乳腺癌这个“红颜杀手”,拿眼科手术刀为乳腺癌患者“行刀”成了陆劲松的一大创新。在台上,他用那把比一般刀片小一号的“眼科刀”剥离皮瓣、分离组织,手术做得相当精准和干净。另外,他还率先打破常规,在乳房内缝上线,此举更利于保证患者拥有一对漂亮的“双乳”。
37岁的娟娟是位新妈妈,9月26日,她儿子将迎来一周岁生日。可是,谁能想到,这位无比幸福的妈妈却是一位乳腺癌患者,而且是在怀孕5个月时发现的病情。为保住胎儿,娟娟四处求医,四面碰壁,一度绝望。但最终,娟娟在孕期7个月时成功接受手术;随后又足月分娩了一个7斤重的儿子,娟娟体会到了做妈妈的幸福滋味。创造这一“奇迹” 正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青年教授陆劲松。 □本报记者 白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