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院运用淋巴结活检穿刺新技术,百余病例100%成功
气管镜长“慧眼”一穿一个准
科教卫 国内新闻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讯 (记者 顾泳)疑似肺癌的患者,手术中进行活检有了全新方法:在传统的气管镜前安装超声探头,犹如为气管镜装了一双“慧眼”,穿刺几乎“一穿一个准”。昨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出消息:这种“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有效弥补了传统活检技术创伤大、准确性较低的劣势,肿瘤医院迄今已利用这项技术成功开展了百余例手术。专家预言,“EBUS?TBNA”技术将取代大部分现在采用的活检技术。
据悉,在肺癌、食管癌等疾病的诊断中,“纵膈肿大淋巴结”的定性堪称至关重要,以往判定主要通过纵膈镜下活检或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可这两种技术皆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纵膈镜下活检必须在全身麻醉下完成,除会留下2厘米左右的手术创伤外,每名患者仅能接受一次纵膈镜下活检,导致医生无法通过复查跟踪病情变化;至于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技术,由于医生隔着气管壁凭经验“盲穿”,稍不小心就会损伤大血管引发并发症。
全新的EBUS?TBNA技术恰好取长补短。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介绍,该技术在现有气管镜检查基础上整合了超声技术,非但能完成常规气管镜的检查操作,还可对气管壁及周围结构作出准确探查。利用这种“长眼睛”的气管镜进行穿刺,可谓一举三得:患者无需全身麻醉,只要静脉麻醉便可实施;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系数大大提升;此技术可无限制地重复进行。
目前,国外开展EBUS?TBNA技术已相当成熟。根据肿瘤医院8个月积累的百余病例,利用EBUS?TBNA技术穿刺淋巴结的成功率高达100%,迄今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检查总体准确率高达90%。专家认为,今后临床上八成多的活检穿刺,将被EBUS?TBNA技术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