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孔同
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2人患癌,每天上海新发癌症达到169例。居高不下的癌症风险,如何远离?4月15日—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昨天下午,由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和解放日报社共同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29届解放健康讲坛,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行。知名院士、院长们和大众共谈“健康生活,远离癌症”的话题,告诫市民:保持好心态、坚持运动、饮食清淡、生活规律才是最好的远离癌症办法。
本次讲坛承办单位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协办单位为上海新闻广播《活到100岁》;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上海每天新增169例癌症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防所肿瘤防治科主任、主任医师郑莹表示,据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上海每年有6.1万新发癌症病人,每天就有169人被新诊断为癌症。在上海,每年有3.7万人死于癌症,每天就有101人。
尽管发病率不低,但郑莹乐观地表示,去除老龄化因素后,患癌的风险在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40多年当中并没有变化,而死亡率却是在下降。同时,上海居民中,癌症患者活得更长了。癌症患者活过5年的概率已经达到了54%,而在40年前,这个数据连20%都不到。
肝癌治疗新神器本月面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樊嘉教授在演讲中表示,每年我国有30万人死于肝癌,使大众更为恐慌肝癌。
樊嘉透露,他和团队正在研究的CellSearch系统,可以在外周血中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帮助了解这个肿瘤是否容易复发。这一研究将能极大突破肝癌易复发的瓶颈。“我们研究了这方面的仪器和试剂,这个月就可以研制出来,如果能够注册批准的话,很快就能在临床上应用。”樊嘉说。
口腔溃疡红斑切勿忽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志愿在演讲中提醒大家:“病从口入,口腔是一个人的门面,口腔也会患癌。”张志愿提醒广大市民,口腔中发生一些异常情况一定要注意及时就医:譬如口腔黏膜上有固定性溃疡,经治疗三到四周后仍不愈者;口腔黏膜,尤其是颊黏膜上的红色或白色斑块近期扩大、增厚,或出现破溃、出血者;颌面部、颈部的无痛性包块或淋巴结,近期明显长大,或出现疼痛不适;在口腔腭咽部或上下唇出现麻木或虫爬等异物感;口腔内特别是牙龈,发生原因不明的多次自发性出血。“这很可能说明已患有口腔肿瘤。”
质子重离子并非全适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郭小毛教授表示,面对肿瘤,达到最佳疗效,需要进行精准治疗。
郭小毛介绍,2014年6月14日开始,进行了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的第一个临床试验,至今已治疗了248个病人。针对鼻咽、鼻窦等难以清除的肿瘤,复发的脑瘤,胸腹部的肺癌,盆腔的前列腺癌以及一些软组织肿瘤等,质子重离子的治疗效果都非常好。但是这一治疗办法并非对所有肿瘤都适用,并且治疗费用较贵。郭小毛建议,“我们接下去要研究哪些病人适合做质子治疗,哪些病人则可以做重离子治疗,使得放射治疗达到最为精准与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