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李蓓)麻醉策略,可能影响到病人免疫恢复甚至是肿瘤之后的复发转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ICU主任,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缪长虹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研究项目《麻醉策略影响围手术期肿瘤免疫综合技术的临床应用》这次荣获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一般手术不同,即便已经接受根治手术的肿瘤病人仍有可能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这也成为临床上影响肿瘤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问题。缪长虹教授认为,肿瘤转移复发的原因极为复杂,既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肿瘤病理分期有关,也和病人自身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研究团队发现,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朝微创、精准方向快速发展,但手术创伤仍会在围手术期给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这种因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会进一步让肿瘤病人本已受到抑制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消极怠工”,从而增加了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缪教授认为,保护病人围手术期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麻醉学科不该“缺位”。过去一般认为,从术前到出院的仅仅几天内,麻醉方式、麻醉药物及麻醉管理为主体的麻醉综合策略并不能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但现在这个观念已经需要更新了。
“围手术期对肿瘤免疫功能来说,不仅是个脆弱时期,而且是个重要的治疗窗口期,在这一时期对肿瘤病人进行保护,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围手术期禁食时间长短等都可以影响病人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病人长期预后,并提出了减轻手术创伤应激抑制免疫功能的具体治疗靶点。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针对肿瘤病人的围手术期麻醉综合策略。
一位近80岁贲门癌病人的肺功能极差,按照以前的观点,不手术都需要呼吸机辅助支持,手术基本没可能。而在缪长虹看来,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要选择适宜的麻醉综合策略,也许可能创造出机会。手术当天,他为病人实施精准的个体化麻醉方案,手术获成功,病人恢复良好。高龄、合并症多的病人不仅是临床麻醉工作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及难题,更重要的是,这些肿瘤病人往往因这些原因失去手术根治的最佳机会。近年来,研究团队利用这一系列的麻醉综合策略,不仅给了失去手术机会的病人重新获得机会,也能大大减少了肿瘤病人术后转移复发风险。
原文详见:http://www.labour-daily.cn/ldb/node41/node2151/20190516/n76330/n76342/u1ai44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