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健康报】晚期直肠癌治疗找到更优方案

发布日期:2019年06月18日 点击数量:7520次 来源/作者:孙国根

药物伊立替康+新辅助化放疗使疗效提升近一倍

本报讯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王广兆 沈志琴 王懿辉)在近日举行的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副首席专家、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应邀做了报告。报告指出,其团队历时两年,联合国内17家医院放疗中心,对360例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进行的研究证实,药物伊立替康+新辅助化放疗(术前放化疗治疗)可使疗效提升近一倍,使直肠癌完全缓解(消失)率达33.1%,远高于仅应用传统新辅助化放疗方案17.4%的完全缓解率。

 

章真说,大多数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标准手术基础上联合术前新辅助化放疗可显著缩小肿瘤,达到满意的手术切除,并可减少术后复发风险。但即便有约10%15%的直肠癌患者通过氟尿嘧啶单药联合新辅助放疗这种标准治疗方案获得了完全缓解,仍有约1/3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远处转移。在新辅助化放疗的同时再联合另一种药物,或可成为提高患者肿瘤完全缓解率、降低远处转移率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多种因素,国际肿瘤领域对该联合方案的研究甚少。

 

为此,201511月章真等人牵头,探索应用药物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的方案来检验临床疗效。该研究的难点在于使用该方案后会导致患者毒性反应增加,这限制了治疗的剂量强度。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个名为UGT1A1的基因指导下,可以更加精准地针对每一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强度。

 

基于此,章真领衔的多中心研究团队将360例局部晚期的直肠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的卡培他滨单药+术前化放疗和伊立替康+卡培他滨联合术前化放疗的方案,并根据UGT1A1基因不同表型确定用药剂量。结果显示,两种方案下患者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7.4%33.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骥教授表示,针对使用伊立替康导致患者毒性反应增加这一问题,该院正在联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一项前瞻性研究。

 

原文详见:http://szb.jkb.com.cn/jkbpaper/html/2019-06/18/content_250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