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昨天交出开业五周年成绩单:五年来,医院累计治疗患者出院2692例,年度质子重离子治疗患者数超过国际同类机构同期最好水平,治疗瘤种基本覆盖中国居民常见恶性肿瘤,重点病种临床疗效已领跑国内外行业。
五年前的粒子技术应用“追赶者”,五年后成为重离子技术临床应用创新的“领跑者”,尖端放疗技术中国品牌由此打响。
流程优化,疗效提升
64岁的张先生患高危局限期前列腺癌,做过一次大手术,随后选择在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重离子治疗。随访至今,张先生肿瘤病灶完全消除,排尿功能得到了很好保护,避免了二次手术。“张先生很幸运,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尖端医疗技术带来的福祉。”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党委书记吴晓峰说。
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讲述了五年来“治癌利器”的蜕变:五年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完成治疗的2692例患者中,头颈部肿瘤1358例,胸部肿瘤468例,腹盆腔和其他部位肿瘤866例。单纯采用重离子或重离子联合质子治疗的患者为2542例,占比94.4%,这意味着医院充分发挥了拥有重离子技术的优势。
诊疗流程持续优化,诊疗效率也在提升。院长郭小毛教授介绍:医院年治疗量平均增长率达28%。治疗量达到第一个“千例”时,历时30个月;实现第二个“千例”时,缩短至18.5个月,“去年治疗患者出院828例,出院人数、单日治疗患者数、单月治疗出院患者数等均超越国际同类机构同期最好水平。”
诞生“中国诊疗方案”
质子重离子治疗的中国方案在这里诞生:围绕我国发病率靠前的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五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对胰腺癌开展重点临床研究(“5+1”重点病种),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重点病种出院患者数占总数的63%,首创局部复发鼻咽癌重离子再次放疗规范,已成鼻咽癌粒子放疗领域认可国际标准。“癌中之王”胰腺癌重离子放疗方案,获得国际肿瘤权威机构的科研资助。中高危前列腺癌重离子放疗,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诊疗方案背后,深深植入了“科创基因”。从开业之初定位“质子和重离子并重”,发展为“以重离子为主”,医院在重离子技术临床应用创新方面成为“领跑者”:升级设施技术与创新应用,建立治疗随呼吸运动肿瘤的控制技术,借助自主研发旋转治疗床,完成质子重离子治疗早期肺癌攻关;成为全球率先报道采用笔形扫描、重离子技术治疗早期肺癌成果的粒子中心,实现国际粒子放疗“零的突破”;应用自主研发“质子束限光筒”,开展我国首例质子治疗湿性眼底黄斑变性临床研究,完成53例眼底黄斑变性病例;自主研发等中心旋转治疗椅,成功开展全球首例坐姿重离子治疗肿瘤患者……
就在不久前,由医院发起并作为主编之一,出版全球首部质子重离子治疗指南性专著。
培养“本土首席物理师”
五年来,医院依托复旦大学,开创并连续培养六批次52位放射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现已顺利毕业四批次35人,为国内在建或筹建的同类医疗机构、研发机构输送了核心专业人才。今年1月,医院还正式挂牌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复旦大学医教研等优势资源强力支撑下,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快。
记者获悉,针对放射物理师没有职称序列、“晋升无门”的尴尬,医院创新设置包含首席物理师在内的五级物理师职称体系及晋升机制,制定物理师专项培养计划,建立我国首个质子重离子放射物理师在职培养课程体系,致力培育我国第一代“本土化”首席物理师。此外,还设立了“三级粒子放疗医师晋升制度”等,加速提升不同层级粒子放疗医师的诊疗水平。目前已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的第一代“本土化”粒子放射物理、放射治疗核心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