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14日电(记者 仇逸)改变过去单一的外科治疗手段,逐步实现综合治疗,正在成为减少肉瘤患者截肢率,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汇集了京、津、沪等地的骨与软组织肉瘤专业,并将上海市骨科、病理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和肿瘤外科以及放疗、化疗科进行融合。
根据上海市2009年流行病学分析,每年市区新发骨肉瘤及软组织肿瘤400余例,郊区240余例。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14至25岁为发病高峰期,患者时常面临截肢的危险。不少青壮年得了这类疾病之后,单凭外科手术治疗很难达到保肢的目的,曾经的截肢率高50%左右。随着各家医院综合治疗意识的加强,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以外科手术为主,辅助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手段,并积极应用超声刀、能量平台等新技术,截肢率降至3%以下,5年生存率接近国际水平的60%,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复发和转移。
一般而言,软组织肿瘤具有良性、中间性和恶性三种。良性肿瘤只需将原发灶完整性切除,一般不会发生于局部复发等情况;“中间性”肿瘤如原发灶切除不净,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有时因肿瘤复发而给二次手术带来困难,除少数病种之外,中间性肿瘤一般不会发生远处转移;晚期肿瘤如果诊断不准确,手术不到位,就会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严重的更会危及生命。由此可见,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是进行综合治疗前最重要的“风向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师英强教授出任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表示: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解决临床及交叉学科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避免过去肿瘤外科医生发现肉瘤侵犯到骨骼、神经及血管后不知所措的窘境;并将积极推动出台上海市规范骨肉瘤及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指南,严格截肢等手术指征。
师英强教授还提醒,疼痛和肢体肿胀是骨肉瘤的常见体征,由于青少年多见外伤,常常容易被忽视和混淆,当出现2个月以上的疼痛和肢体肿胀不消退甚至加剧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排除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