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新民晚报】在国际上率先创用,由腹腔镜“引导”“清障”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14日 点击数量:4822次

让放射线直接照在胰腺癌上  


    (首席记者 施捷)大约80%的胰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非早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又因为被诸多内脏“裹夹”其中,胰腺癌的放射治疗通常都是“事倍功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国际上率先创用微创腹腔镜引导的术中放疗+外照射放疗,有望解决胰腺癌放疗剂量不足和术后恢复期较长等两大瓶颈难题。

    所谓“腹腔镜引导的术中放疗”,就是由手术医生先在病人腹部插入腹腔镜,凭借腹腔镜镜头放大成像的功能,判断胰腺部位的确切病情。如确认无法切除时,则运用镜下的微创技术,将覆盖于胰腺四周的胃、十二指肠、横结肠等逐一“挪开”,令“蝌蚪状”的胰腺体充分暴露在最上层,并作即时活检及测量肿瘤的尺寸和浸润深度,最后在肿瘤组织正上方的腹壁上再打一个3~5厘米直径的圆孔。完成“外科”动作之后,放疗科医生负责将一个合金做的“限光筒”置入圆孔,连续手术床边的术中放疗设备。随着室外的遥控操作,只需短短一分钟,完全依照计算后的射线剂量就被完全、直接地“打”在了胰腺上。

    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介绍说,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进展期及发生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起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作用。令人遗憾的是,如果仅仅使用外照射放疗,被几大器官挡得严严实实的胰腺,所需的射线有效起始剂量会非常之大,往往是“胰腺未解决,周围脏器‘受不了’”。之前,也有人尝试采用经典的“术中放疗”,即在患者腹部切开一超过20厘米的口子,手术剥离胃、肠等“遮挡物”,对准胰腺照光后再缝合腹部。问题是,针对胰腺的第一次有效疗剂量够了,患者却为巨大的手术伤了元气,好几个星期都缓不过来,接下去的跟进治疗被耽搁了,肿瘤有可能又长大了!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多学科综合治疗组成功地创造出了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术中放疗的治疗方案。已有3名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顺利接受了这种全新模式的联合治疗。术中放疗后3至4天,患者就恢复良好状态,能够及时进行外照射放疗和化疗;减少病痛等临床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其实,这一新技术的诞生得益于肿瘤医院放射治疗、外科治疗的资源优势,得益于胰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的协同合作。”肿瘤医院院长、放疗专家蒋国梁教授表示,腹腔镜引导下术中放疗的成功,将为更多胰腺癌患者争取到以最小创伤达到最大疗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