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新闻晚报】大肠癌筛查列为今年上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22日 点击数量:5384次

大肠癌筛查列为今年上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沪上每年增6000例 持续上升速度最快

 

□晚报记者 贺天宝 报道

    本市每年新增6000例大肠癌患者,持续上涨速度最快。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市公共卫生联席会议提出,2011年本市增加社区大肠癌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60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三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卫生局建议,预防大肠癌40岁以上每年一次肛指检查和大便隐血试验,每5年一次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防治效果特别显著。

试点社区大肠癌筛查早期发现率高

    据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上海大肠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相比过去三十年,发病率上升3倍。本市每年新增6000例大肠癌患者,约3000多人死于该疾病。近些年,本市胃癌、肝癌、宫颈癌的发病率持续下降。乳腺癌、大肠癌的发病率却一路飙升,位居持续上涨速度最快的前两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年来持续开展试点社区大肠癌筛查,对闵行区七宝社区40岁以上的17908余人群筛查显示,检出癌前病变327例,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213例,大肠癌36例。癌前期病例检出率达到1830/10万,大肠癌检出率201/10万,早期12例,早期发现率达到33%。远远高于本市大肠癌早期诊断率11%,早发现早治疗。

不良生活方式致癌症发病率上升

    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在新场镇开展居民志愿参加的社区大肠癌筛查,1300余份大便隐血试验筛查出46份阳性样本,其中一位中年男性确诊为大肠癌患者。

    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居民生活方式调查显示,大肠癌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肿瘤,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直接相关,日常以高脂肪、低纤维的快餐取代传统的家庭小菜;高节奏生活还导致人们难以保持良好的大便习惯,这些都是大肠癌高发的原因。

    喜食过烫、高盐而进食又过快易引起食管癌;吸烟与被动吸烟易致肺癌;偏爱烟熏、烘烤、油炸、腌腊食品易致的胃癌;高脂肪、高热量,过多服用雌激素易引起乳腺癌;不良生活方式致癌症发病率上升。专家指出,改善生活方式、推广肿瘤早期筛查是经济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级医院下社区指导大肠癌筛查

    本市增加社区大肠癌筛查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发起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指出,目前大肠癌早期五年生存率达到73%。但早期大肠癌的低诊断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从2008年起,联合闵行区卫生局、闵行区疾控中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工作。

    此项筛查由闵行区疾控中心负责计划落实、实施执行、质量控制、督导和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活动招募、规范初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康复指导;经过近3年的运转和实施,“预防、诊治、康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保证了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有质量的顺利推行。今年此项惠民利民工作将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