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合作能力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六大核心胜任力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身医学知识、医患沟通、医疗团队协作成为临床医护必备的技能。
年轻的住院医师群体存在以下职业心理特点:处在医学这一高强度、高应激负荷、高负性刺激的职业适应初期;外界及自身对职业表现有着高期待、高行业要求;医学生与住院医师的身份转换带来适应性压力;医患沟通技巧及经验不足。而巴林特小组则为有效减轻职业压力、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促进住院医师自身情绪处理和人格发展的措施之一。
为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启动住院医师“巴林特小组”项目,并于10月25日下午开展了第一期活动。来自心理医学科的冯威主任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相关知识和流程,接着带领8名巴林特小组组员,通过医患关系案例呈报、“金鱼缸”小组讨论、雕塑三个环节,经历了一次全新的身心调整体验。
活动初始,大家还有点紧张,但随着组长的引导和案例分享者的讲述,大家越来越放松。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们学着表达感受、体验共情,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从多个视角阐述观点。大家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本次呈报案例中的医患关系,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沟通协作、更多地调动资源来帮助自己、进一步积极应对问题,释放内心的压力。而之后“雕塑”的使用,则通过角色扮演,让案例提供者可以通过扮演者们的立场去看待困难的医患关系,进而获得新的印象和观点。
肿瘤医院将为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持续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以帮助住院医师缓解临床工作和培训中遇到的医患关系和职业压力等方面问题,促进住院医师心身健康、增进医患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