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肿瘤分期国际学术高峰论坛”于我院胜利召开。UICC联盟主席Mary K. Gospodarowicz教授、UICC分期委员会主席Brian O' Sullivan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组织部张静部长、宣栋生理事长助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包志宏副院长、香港抗癌协会副主席Anne W.M. Lee教授、以及20余位来自国内和港澳的专家教授受邀参会并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会议由我院叶定伟副院长主持,郭小毛院长首先致辞,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对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中国抗癌协会总会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随后张静部长宣读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并为首届主任委员蒋国梁教授颁发了聘书,副主任委员分别是香港抗癌协会副主席Anne W.M. Lee教授和中山医科大学肿瘤中心马骏教授(兼任鼻咽癌组长),常委则来首批设立的5个工作小组,他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胃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肝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于振涛教授(食管癌)和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姜文齐教授(淋巴瘤),我院叶定伟教授担任秘书长。至此,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工作“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并挂靠我院。
肿瘤临床分期是肿瘤规范治疗的重要循证基础,不仅反映了疾病的发展阶段,而且为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是所有肿瘤学家在比较临床资料和评估疗效时所使用的“通用语言”。195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为了统一肿瘤学登记、统计和分类,成立了“肿瘤命名和统计学会”,于1953年将TNM分类系统定为肿瘤临床分类的方法,并依照已发表的临床证据逐年修订完善。我国肿瘤研究的整体地位在国际学术领域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全球肿瘤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年新发的肿瘤患者接近全球发病率的20%,因而规范、系统地研究、总结国内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任务十分重要,不仅可以科学指导国内肿瘤临床诊治,更是完善国际肿瘤临床分期系统的必要补充。
正如蒋国梁教授所说,“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推广和规范TNM分期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我国肿瘤诊治水平并与国际肿瘤界接轨,我们将通过宣传和培训等方式,在我国从事肿瘤诊治的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国际常用的肿瘤分期方法,收集我国肿瘤界对UICC的TNM分期的修改和建议,在国际舞台上被国际同行认可,最终让更多的癌症患者成为受益者,让更多的癌症家庭不再蒙受病痛的阴影,为癌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