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工匠”选树命名暨工匠精神主题论坛在东航之家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虞先濬教授喜获“上海工匠”荣誉称号。
大学期间,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脑海中填满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习,看着一个个病危的患者经过医生的一双巧手,最终恢复健康,虞先濬教授知道,自己再也脱不掉这身白大褂了。
当时的上医是独立的上海医科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医科大学之一。上医毕业后,虞先濬因为成绩优秀留在华山医院。虞先濬选了倪泉兴教授为导师。“因为我们倪老师就是踏实专注的榜样,我受倪老师影响很大。”也正是因为倪老师研究胰腺领域,虞先濬教授就这样走上了研究胰腺肿瘤的道路。
跟师学艺终有亮相的一天,虞先濬教授和倪泉兴教授于2010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立胰腺外科,并出任科室主任。他仅用8年的时间,便将科室建设成著名的胰腺肿瘤医教研中心,每年承担上海市近1/3胰腺恶性肿瘤手术(约1000例)以及近1/2胰腺肿瘤的综合治疗。个人主刀胰腺恶性肿瘤根治术500余例/年,累计为4000余例患者实施高难度胰腺手术。
问及虞先濬教授何为 “工匠精神”,他道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敬业为本,善待每位患者;精益求精,做好每台手术;专注专业,聚焦学科进展;创新为魂,引领行业发展。
这8年来,虞先濬发扬“工匠精神”:首先发明“胰肠吻合”新方法,减少胰瘘发生,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其次,创新锐性清扫技术,发明专用手术器械,协助深部淋巴结锐性清扫,使局部复发率降低约30%,提高了手术根治性;再者,发现胰腺癌“手术不获益”亚群,施行术前个体化干预,提高了手术有效性;最重要的是发现胰腺恶性肿瘤增殖转移特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肿瘤学与外科学杂志JCO与Ann of Surgery,创新改良国际临床分期指南,在长时间被欧美发达国家牢牢掌握话语权的学术舞台发出“中国好声音”。
他所发明的创新吻合技术在国内20余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其设计的手术器械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其个体化手术策略将胰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近40%,使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癌诊治水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当看到更多的病人在自己手中治愈,我们的专业技术和创新治疗方法能为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更长的生存期,我时常会为自己是一名医生而感到自豪。”虞先濬教授说。
作为国内外知名胰腺外科专家,虞先濬教授曾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赢得国际胰腺病学会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Pancreatology大奖。近5年在J Clin Oncol、Ann Surg、Cell Res、Clin Cancer Res、Cancer Res、Brit J Surg等权威外科学和肿瘤学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影响因子>500分。多项研究结果纳入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并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
“授业传道,薪火相传”是虞先濬教授心中“好工匠”的另一重要特质。他授业解惑,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博士生导师,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他诲人不倦,培养的学生有4人先后入选启明星、扬帆等人才计划。
看着患者一个个治愈出院,看着学生一代代茁壮成长,看着团队一天天发展壮大,虞先濬教授无比欣慰,“新时代的工匠,要拥抱新想法,要展现新气象,要谋求新作为”。
虞先濬教授坦言,现在这个时代和以前不一样,很多人认为出道早,成名真的要早,但是在大的宏观角度不能着急。我们在每一个点上可以非常急,在每一件事情上要争分夺秒、只争朝夕把它做好,但在宏观上心态要平和,要扎扎实实去学习,掌握所需的技能。按照既定人生目标,踏踏实实做事,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攀上医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