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日,第六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拉开帷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名誉教授刘泰福教授、何少琴教授、蒋国梁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于金明、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卢泰祥、日本国立放射医学研究所Hirohiko Tsujii、美国一流的肿瘤中心MD Anderson 放射治疗科主任JD COX以及德国GSI研究所Marco Durante到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蒋国梁致开幕词。
美国放射学院荣誉院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刘泰福教授向与会者作了《Spirt Of SICRO》主题发言。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人章真教授介绍,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会议是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界的三位元老刘泰福教授、何少琴教授和已故的张志义教授于1987年联合发起。鉴于当初临床医师要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较为困难,为了使国内有更多的同行能不出国门就能得到学习和交流,三位元老克服种种困难,创办了首届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会议,此后每四年举办一次,每次会议均汇聚欧、美、亚等国际上放射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通过彼此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我国放射治疗的综合水平。上海国际放射肿瘤学术会议举办5届来,搭建起一座年轻放疗医生与国内外专家学习交流的平台,历届会议目睹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放疗技术领域20年的迅猛发展,并惊喜地发现其放疗技术已经和国外先进肿瘤中心相一致。同时也见证了我国放疗事业的发展。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蒋国梁教授,则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当今放射治疗领域最前沿的治疗方法——质子重离子放疗的相关情况。据他介绍,这种新技术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副主任陈佳艺教授介绍,来自法国居里研究所的Alain Fourquet教授介绍了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放射治疗的新进展。随着三维技术,影像引导和调强技术的运用,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精确性不断提高,照射部位剂量更均匀,同时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更低,使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进一步验证了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完全可以达到与乳房切除术相等的疗效。而来自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的Eric Strom 教授则向与会者详细解读了高危乳腺癌者乳房切除术后放疗的进展,他强调更积极的综合治疗才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高危患者术后放疗可以降低2/3的复发率。在第一天的会议上,陈佳艺教授也回顾过去15年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为代表,国内的乳腺癌放疗技术精确性逐步提高的历程,同时也欣喜地发现,放疗技术的革新也给患者带了诸多福音,主要表现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经过规范的放射治疗后,轻-中度的放射治疗副作用从过去的30%降至10%,更重要的是,保乳术后的美容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真正能够达到治疗后的患者以完美的身体形象回归社会。此外,来自美国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两位专家则分别介绍了肿瘤转化型研究和个体化放疗的密切关系。他们表示,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目前已经进入了“个体化、精确化”的放疗时代,尤其突出个体化放射治疗的优势和特点。
据了解,本次大会将举办“新技术专场”、“乳腺癌专场”、“胃肠道肿瘤专场”、“肺癌专场”、“头颈部肿瘤专场”5个学术专场报告,给来自海内外的放射治疗专家,围绕“质子重离子的临床应用、肺癌的靶向放疗、图像引导下的放疗应用”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别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不同观点,就放射治疗的未来发展各抒己见,开阔了放射治疗的应用前景,在早期患者治疗中进一步改善生存质量,在晚期患者中延长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