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多方协作征服卵巢癌,和肿瘤势不两立——第18届现代妇科肿瘤临床诊疗规范与进展研讨班申城召开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2日 点击数量:11326次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8届现代妇科肿瘤临床诊疗规范与进展研讨班暨晚期卵巢癌个体化治疗评估与手术技巧培训于今天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行。此次会议着重于晚期卵巢癌个体化治疗与手术技巧培训,以多学科、多角度形式讲解和探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规范及最新研究进展,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围绕晚期卵巢癌的初次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减瘤手术技巧、新辅助化疗及生物靶向治疗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及交流。中国妇产科网对此次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

【开幕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小华教授致辞并进行嘉宾介绍

1.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结合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震副院长致辞

2.JPG

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教授致辞

3.JPG

【专题报告】

林仲秋教授:《2016 NCCN 外阴鳞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4.JP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林仲秋教授对《2016 NCCN 外阴鳞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进行了解读。主要从分期、初始治疗、不全手术后治疗效果评估、关于手术切缘、手术分期原则、腹股沟股区前哨淋巴结显像的应用原则、放疗原则、化疗、随访、复发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解读,最后对几点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释说明。手术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最保守的手术,局部广泛切除术已成为最基本术式。腹股沟浅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的 Scarpa’s 筋膜上,手术时可只切除腹股沟韧带下方的Scarpa’s 筋膜及大腿深筋膜,保留Camper’s筋膜全层,避免脂肪垫下方参差不齐或成锯齿状。

曹泽毅教授:妇科恶性肿瘤与精准医学

5.JPG

原卫生部副部长曹泽毅教从精准医学的核心及诊断治疗原则开始引入课题,对狭义和广义的精准医学进行了阐释。绝大多数妇科肿瘤病因不明,早期诊断困难,医院和医疗中心大量过度治疗,一些医院治疗不规范、治疗不足,在规范基础之上,未考虑到个体化诊疗原则。妇科肿瘤的精准治疗,应做到正确分期、精确个体化治疗,肿瘤彻底治疗、提高生存率同时保证病人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全面考虑治疗效果和经济付出等。曹教授指出卵巢癌症远远没有被征服,起源及发病复杂,分子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早期诊断困难,是精准医学的难题。从精准医学考虑重新认识淋巴系统在恶性,对淋巴系统全面认识,淋巴系统是最容易转移的部位,也是重要免疫系统,一旦防线完全撤除,如果因手术或放射伤损,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因此应考虑淋巴结该切除的切除,该保留的需保留,但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很困难。早期卵巢癌初次手术时和早期宫颈癌内膜癌的淋巴清扫手术弊大于利,提出对淋巴转移的理想治疗——精准淋巴化疗。

吴鸣教授:卵巢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思考

6.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吴鸣教授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淋巴结切除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早期卵巢癌,需要进行系统淋巴结切除以获得准确的分期,同时给予足够的化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是手术的难点,吴教授通过图例分析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步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部分或全部损伤交感神经,影响排尿、排便及性生活等,因此在妇科肿瘤手术中尽量避免或减少自主神经损伤。之后吴教授通过几个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手术视频生动地介绍了手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刘开江教授: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手术中无瘤原则的应用

7.JPG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瘤科刘开江教授从无瘤技术的概念、重要性引入,指出在肿瘤手术过程中建立无瘤观念及操作过程,是决定肿瘤根治手术成败的关键。肿瘤手术中动作要轻柔,不可挤压肿瘤,将癌组织与正常分开,减少种植。恶性肿瘤手术相对较大,风险较高,避免钝性撕扯,可以减少出血损伤。手术中接触过瘤体组织的器械及辅料不再使用,重视恶性肿瘤手术的冲洗,注意冲洗液的选择。避免癌细胞脱落,种植在手术创面,甚至应该避免暴露在盆、腹腔,在癌细胞解剖时应注意避免血液流出污染手术区。恶性肿瘤手术时,应将癌灶及癌灶周围的亚临床病灶完整切除。恶性肿瘤手术中,在遵循肿瘤手术原则、不违反无瘤术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生理功能,强调规范化与个体化。

杨文涛教授:卵巢肿瘤病理新进展

8.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杨文涛教授提到卵巢肿瘤的分类纷繁复杂,已正式推荐浆液性癌的二级分级法。微乳头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颇引关注,部分学者认为应诊断为非浸润性微乳头型浆液性癌,是一种低级别浆液性癌,对于运用哪一个诊断名称仍有较大争议,目前两者为同义词。杨教授通过多组研究数据阐释分析了卵巢癌病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以具体图文病例为例,向大家讲述了各种卵巢癌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其预后等。

三切口术式股淋巴结切除手术视频播放,吴小华教授进行手术讲解

9.jpg

王华英教授:子宫内膜癌手术方式个体化选择及前哨淋巴结技术的应用

10.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华英教授首先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原则、常见手术方式进行了讲解分析。王教授介绍的手术治疗相关讨论热点有I期病例的子宫切除方式:全子宫or改良子宫根治法、淋巴结清扫的指征及范围、前哨淋巴结技术的应用。淋巴结清扫有较多争议,清扫是分期手术所必需,但系统的区域淋巴结清扫价值有限,相关并发症增加。应明确区域淋巴结状态,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进行个体化淋巴结清扫。此后王教授通过病例图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识别和微转移临床研究的研究目的、入选和排除标准进行了描述分析。

鹿欣教授:滋养细胞肿瘤 FIGO 指南更新和诊疗规范

11.JPG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鹿欣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妊娠期滋养细胞肿瘤(GTN)分期与治疗历程。GTN临床面临许多困惑,存在哪些是肿瘤性的、非葡萄胎妊娠后的GTN如何鉴别诊断、低危高分首先是单药化疗还是联合化疗、耐药性GTN如何处理、GTN何时进行手术干预等问题。FIGO2015 指南对GTD的分类、遗传病理、葡萄胎清宫、葡萄胎随访和避孕、GTN诊断方法等进行了更新。鹿教授通过多组病例对GTN面临的众多困惑进行了详细分析解释,总结到妊娠期滋养细胞肿瘤是以化疗为主要治疗,适时的外科干预很重要,鉴别诊断可以借助宫腹腔镜,强调综合治疗策略,全程化管理。

李子庭教授:宫颈癌手术变迁及技巧

12.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子庭教授从宫颈癌手术发展变迁、淋巴结切除分级和宫颈癌根治术基本操作技巧三方面对本课题展开介绍。李教授强调手术的目的有三点:安全、效果、生活质量。对手术技巧要精益求精,手中无刀,心中有刀,以不变应万变。之后李教授分析了Piver’s 五型子宫切除术、范围、局限性等,并通过图文和视频对不同手术进行了讲解。李教授语言风趣幽默,表达形象生动,颇具启发性。

吴小华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与“复旦标准”

13.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产科吴小华教授通过数据图文分析,在上海宫颈癌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保育手术已成为一个标准选择。对于多大的肿瘤适合做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可能存在疑惑,数据显示大于两公分存在危险性。“复旦标准”的创新点:肿瘤大小扩大至4cmART适应于青少年宫颈葡萄状横纹肌肉瘤。“复旦标准”扩大了保育手术的受益人群,45岁以下的早期宫颈癌患者,36.87%可能从该手术受益,提高18.1%。此后吴教授对如何防止宫颈保证肿瘤安全性、如何确定上切缘、子宫动脉是否需要保留、如何防止宫颈管粘连及如何环扎宫颈进行了详细分析,环扎线改进与输卵管通畅实验发现,可降低流产和早产率。复旦ART术式图谱被作为美国教科书使用。

吴小华教授:宫颈癌诊疗:共识与争议

新辅助化疗与直接手术的选择问题,新辅助化疗瘤体缩小利于随后根治术,提高局部和远处空置率,降期,降低危险因素,但新辅助化疗在放疗前会导致放疗不敏感,降低OS,术前会提高1B2-2A生存率。临床分期影像学检查问题,有人提出手术-病理分期替代临床分期。对手术分型与手术范围问题,HISL、LISL的处理,新的QM根治术分类形成。此后吴教授对微创概念与腔镜手术、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适合哪些患者进行了分析。

程玺教授:宫颈罕见恶性肿瘤的诊疗策略

14.JPG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程玺教授对宫颈恶性肿瘤WHO分类、临床罕见的四种宫颈恶性肿瘤、宫颈腺癌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宫颈腺癌病情隐匿,容易发生转移、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早期和局部晚期患者尽可能采用根治性手术,附件转移率更高,如非早期可考虑切除。宫颈小细胞癌治疗前需进行全身影像学评估,早期 患者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宫颈淋巴瘤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治疗要兼顾宫颈恶性肿瘤与NHL的双重特点,治疗方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宫颈恶性黑色素瘤预后极差,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及免疫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

【会场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