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今早正式运行——试运行期间开启30余项动物实验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6日 点击数量:4659次

微信图片_20210416123104.jpg

 39个项目的动物实验伦理审查、30余项肿瘤研究相关动物实验开启……日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传来消息,该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试运行今日正式运行,同期成立第一届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

“在肿瘤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诸如肿瘤转移、肿瘤代谢等多领域研究均需从动物实验入手”,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闫明霞主任表示,“目前动物实验研究已经迅速发展,对实验动物、动物实验设施、相关专业设备等提出更高要求,肿瘤医院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实验动物研究平台,旨在‘孵化’更多肿瘤学基础研究,并推动相关研究更加规范和精准。”

据了解,肿瘤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于2017年启动,坐落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浦东院区),2019年主体结构竣工,总面积为1730平方米。拥有标准SPF级实验动物屏障系统,可提供约3500个大、小鼠饲养笼位。配备有国际先进的实验动物笼具及齐全的清洗、消毒自动化设备,为动物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心”经过内部反复的升级,为肿瘤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平台,将为广大的科研人员提供从动物饲养到动物实验等一系列高层次服务。

2月18日,该实验动物中心投入试运行。中心创新性的开发了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开展人员培训申请、动物实验方案申请、动物订购、物品预约、设备预约等多功能服务,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电子化、人性化服务;此外,针对肿瘤医院高水平、高科技、高标准定位和动物实验人员特点,围绕肿瘤动物实验提供优质服务,主要提供啮齿类动物的饲养服务、多系统肿瘤动物模型建立的技术服务、抗肿瘤药物筛选的技术服务、肿瘤动物实验相关的咨询服务等。为保障屏障设施的微生物安全,通过自检和第三方送检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动物和屏障环境进行定期微生物检测,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环境保障。

为保障实验动物福利,每一个待开展的实验项目均需通过动物实验伦理审查。实验人员通过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交动物实验方案,审查时间基本控制在一周左右时间,审查效率保持短期高效。在短短2个月的试运行时间内,已接受并完成39个项目的动物实验伦理审查。

中心在试运行期间已开展30余项肿瘤研究相关动物实验。其中以肿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原位移植瘤模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为主,实验项目涵盖多个肿瘤研究热点问题,如肿瘤免疫、肿瘤代谢、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敏感性评价、基因功能等。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动物实验人员的动物实验相关科研理念和操作技能,在实验动物中心运行之前,根据动物实验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员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截止至正式运行前,共开展理论培训5期,操作培训8期,总计培训约330人次。今日仪式上,第一届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15名委员组成,由邵志敏教授担任委员会主席,闫明霞教授担任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