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资讯

【新民晚报】驶向现代化的胸外科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14日 点击数量:4832次

陈海泉

  1999年我结束了在美国一家医学中心为期2年的胸心外科医师培训回到祖国,其间我得到了胸心外科巨匠Albert Starr的悉心指导并接触到许多令人新奇甚至惊异的现代化技术与理念,于是从那时起我就不断地问着自己:一个现代化的胸外科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同现代化的一流胸外科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差距?2007年我被任命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在这个承载着近80年院龄和半个世纪科室发展史的团队中,我得以和我的同仁们一道为我们“现代化胸外科”的理想而拼搏。

  胸外科的宿敌首推肺癌,一方面因为其发病率高,难以早期发现治疗,向来都是“肿瘤头号杀手”;另外一方面因为胸腔容纳着人类的呼吸循环脏器,外科学界素有“胸外科没有小手术”的说法,一次传统开胸手术也让患者吃尽苦头。使患者受最少的痛苦得最大的获益,既是现代化胸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也是让我们不断思考和创新的原动力。为此,我们发展健全了一整套微创治疗体系,努力使每一名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都能从中获益:例如对于那些病程较早且有明确适应证的患者,我们积极开展胸腔镜下的肺癌根治术;对于相对不适合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我们通过仅8厘米切口的技术完成根治手术,极大地保留呼吸肌功能,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我们还将早期肺癌筛查国际行动计划与新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对于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患者的检出水平,使他们能在疾病的最早阶段即得到诊断并接受规范的治疗。包括肺癌、食管癌在内,我们目前已累计完成近5000例胸部肿瘤微创手术,让我们的“现代化胸外科”建设有了底气。

  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研究,从临床走向基础,再从基础服务临床的“转化性”探索模式成为一条造福患者和社会的通衢大道,其研究水平也成为衡量现代化胸外科建设的标准。秉着“有益、无害”的准则,近5年来,我们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和临床转化性研究。在这条与癌症抗争的探索之路上,我们已取得30余项突破性甚至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例如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我国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近90%都存在着已知驱动基因突变,这意味着在未来,几乎绝大部分的不吸烟肺腺癌患者都有接受相应靶向药物治疗的机会,类似这样的成果取得将可能为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和生存质量不断带来新的希望!

  我们清楚认识到要建成现代化的胸外科,离不开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我们参照国际和国内医学教育实际,进一步规范了肿瘤学住院医师胸外科专科培训,同时与多家海外一流的胸外科室间达成医师双向培养协议,一批全球顶级的胸部肿瘤专家相继到访,带来最新的治疗理念。

  “现代化”并没有终点,我们这列“驶向现代化”的胸外科列车也从未停止奋进和开拓,因为我们承载的不但是前辈的期望、我辈的梦想,更是万千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